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味道。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书籍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母爱的味道 一个初秋的早晨,起床后准备去上培优课。妈妈见我只穿了一件衬衫,便让我加一件外套。我倒是不觉得冷,满不在乎地说:“不冷,没关系的。”说着,便去拉门把手,准备出门。妈妈却一把拉住我,给我摆事实,讲道理,一定要我把那件衣服穿上,免得生病。也许是逆反心理的缘故吧,你越让我穿,我越不穿。还对妈妈叫了起来:“你说了这么长时间,你累不累呀!”然后摔门而去。关门前我朝缝里看了一眼,只看见妈妈愕然而失望的表情。 那天早上的培优课,我什么都没听进去,眼前一直浮现着妈妈那写满惊讶的脸庞。我不停地默默问自己:今天是怎么了?我向来不跟妈妈顶嘴的呀!顿时,妈妈照顾我的场景如放电影一样从心中滑过:为了让我多睡20分钟,妈妈每天早上开车送我上学;为了让我可以安心地多睡一会儿,妈妈每天早起20分钟给我做早点;为了让我数学成绩提升,妈妈专门到书店给我买了一大堆参考书;为了让我安心做作业,妈妈从不在我做作业时看电视;为了让我冬天有暖和的毛衣,妈妈总在工作之余亲手织好一件件毛衣……妈妈让我加件外套,是关心我,可我却嫌她烦。妈妈这么关心我,可我却……哎—— 回到家,我看见饭厅的灯开着,橘黄色的温和的灯光柔柔地照着饭桌,桌上的菜冒着热气,香气迎面扑来。我坐到桌边,迫不及待地拎起筷子就开吃,真香呀!这时,满身油烟味的妈妈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怎么样?好吃吗?”语调仍是和平时一样温柔,听不到早上的那种失望。我赶紧点点头,迅速地扒完碗里的饭,口中咀嚼着最后一口饭,满口余香;身边却充斥着妈妈身上的油烟味,异常刺鼻。妈妈为了给我做饭,有弄得一身油烟味。我不禁回想起早上的事,心中满是愧疚,站起身,想去给妈妈道个歉,却有没有那张口的勇气,只好一头扎进房间去做作业。 打开书包,掉出一块黑巧克力,拆开放入口中,无边的苦充斥着我的口腔,过了一会儿,却是无尽的甘甜。巧克力化尽,那苦完全消失,留下的只有回味无穷的甘甜。 不知怎的,又想起早上的事情,我突然发现,妈妈对我的爱就如同这黑巧克力,有点苦,苦后回甘,留下的是那回味无穷的甜;就像那一桌饭菜,油烟味难闻,可是饭菜美味,留下的是回味无穷的香。妈妈对我的爱,可能有点罗嗦,留下的却是无边无际的温暖……关键是孩子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用怎样的心灵去体会。只有孩子用心去咂摸、去品味,母爱的味道才能散发迷人的芬芳……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 的味道”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的思考命题方向,很容易打开思路,题目难度不大。在写作时可供学生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原义的“味道”,可以写一道菜的味道,一种食物的味道;二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的“味道”,即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你的所悟和送想的内容,重在写一种感觉。写作时,可以写人的“味道”,也可以写动物或者动画片人物的“味道”,例如:写动画片《熊出没》中熊大的一次回家经历,品尝到森林里的食物的味道已经发生了变化,来表现环保主题,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胸中常积一股气

陈鲁民

①人食五谷杂粮,自然就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要由气而生,又变成气而发泄。因而,一个真正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建立大功大德的人,都是胸中常积一股气,使其久不发散,用气来支撑自己、刺激自己、磨砺自己。

②胸中要常积一股浩然正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胸中无不时刻郁积着浓郁得化不开的浩然正气。有了这股正气,才能舍身报国,杀身成仁,如同屈原、文天祥、谭嗣同;有了这股正气,才能刚正不阿,不向黑恶势力低头,不向魑魅魍魉屈服,如同“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秋瑾,拍案而起宁死不屈的闻一多,宁饿而死不食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他们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谱写了一曲曲撼天动地的正气歌。

③胸中要常积一股不平之气。天下不平,世间不公,看在眼里,积在胸中,蓄势而发,就常成惊人之鸣,醒世之音。司马迁为李陵鸣不平,因此遭受宫刑,留万世之作;鲁迅为人世不平著杂文,为学生被杀而抗争,成国人的精神领袖;梁漱溟为农民收入低、贡献大、负担重而鸣不平,不惜当面顶撞,秉义直言,被错误批判20年,耿介之心,后代景仰。如果没有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那么他们可能都是好好先生,安然无恙,寿终正寝;正是因为郁积胸中的一股不平之气,让他们走向辉煌,成为不朽。

④胸中要常积一股郁闷之气。人不得志时,受屈辱磨难时,虎落平阳、凤凰落地时,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再具体来说,譬如考试升学、奖励表彰、升级提职不如意时,胸中总会不同程度地郁积一些郁闷之气,这股气虽然是个人之私气,也同样会给人刺激,给人磨砺,促人奋进,使人成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列举的那些历尽千辛万苦后而成就事业的楷模,其实几乎都是胸中郁积着郁闷之气,这种气使他们不沉沦,不堕落,不懈怠,终于战胜苦难,走出困厄。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别家离国,受尽屈辱,儿子被杀还做成肉羹逼他吃掉,他心里也气得很,这一股气在心中转来转去,发酵积聚膨胀放大,终于转变成了一本经典著作《周易》。

⑤胸中郁积之气,究竟有益还是有害,关键是看能不能转化。如果不能转化,一直郁积在心,闷闷不乐,怨天尤人,那确实有害身体,于事无补,还不如不生气,少生气。反之,如果我们能把胸中郁积之气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化为翻身雪耻的精神,化为竞争向上的志向,化为坚韧不拔的韧劲,那气就越多越好,越浓越好。

⑥君不见,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大功德者,无一不是借气而生,凭气而斗,因气而争,为气而胜。志愿军在朝鲜打胜仗,原因就是“钢少但气多”;王进喜为了扔掉贫油国的帽子,“肺都气炸了”;钱学森、邓稼先为造“两弹一星”,为中华民族争气,殚精竭虑。总之,打仗要靠气,建设要靠气,科研要靠气,国家强盛要靠气,个人成功也要靠气,什么事情要干好都离不开气啊!

(注释)①羑里:古地名,在今河南汤阴一带。

(选自《读书与人生》2013年第3期,有删改)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仿照第③段的结尾,用“如果……,那么……;正是因为……”句式,为第④段周文王著《周易》的例子做分析。

3.简要回答第⑤段的作用。

4.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面对千疮百孔、步履维艰的现实,胸中郁积一股浩然之气,他大声疾呼,希望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

B. 读《藤野先生》,鲁迅眼见麻木的国人在围观同胞被杀,耳旁却又传来日本人的欢呼声,胸中郁积一股不平之气,他决定弃医从文,来挽救国人的灵魂。

C.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看见屋上“三重茅”被风卷走,南村群童又欺他老无力,胸中郁积一股浩然之气,他便想着拥有“广厦千万间”,来“大庇天下寒士”。

D. 读《水浒传》,林冲先是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府,后又遭陆谦设计,火烧草料场,胸中郁积一股郁闷之气,最终雪夜上梁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不失眠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选自网络,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达尔文与现代科学家对植物睡眠的原因分别如何解说?

3.第⑤段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甲)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童年时,我家住在长江南岸的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

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有一次从真武山返回时,7岁的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行走,甚至以颠连步跃进,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母亲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但她却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手掌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直到中年的某一天,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的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那种情况下必须沉静,因为如果慌张地呼叫斥责,会让我紧张起来,搞不好就造成失足;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面临危险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人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也未尝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

母亲去世快二十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我伏桌在稿纸上写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后来《钟鼓楼》得了矛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那时母亲已仙逝多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到什么,不管是预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

                                                   (选自《辽沈晚报》,有删改)

(乙)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里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pò (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zhé (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起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选自《傅雷家书两则》)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惊心动pò______         重蹈覆zhé  ______

2.联系全文,分析甲文标题“神圣的沉静”有什么含义。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手掌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任选两个加点词语)

(2)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从修辞角度)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主要记叙了母亲对“我”有深远影响的两件事。请概括。

(2)乙文中,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5.甲、乙两文都凝聚着父母对子女深厚的爱,教子方式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   

(2)空乏其身               空乏: 

(3)于虑                 衡:

(4)创业与守成难         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管夷吾举士                         所欲有甚生者

B. 与群雄并起角力后臣之               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C. 知创业之难                         而知新

D. 必先苦心志                        如土石何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4.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

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兴华中学九年一班开展“苏轼伴我成长”的诗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

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所展现的画面。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水调歌头》)

    我选_______句,描绘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体味苏轼诗词的情妙之处

苏轼的词,字字珠玑、用典巧妙。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有人认为“千骑卷平冈”中“卷”字用的传神,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转任密州太守,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太守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不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因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在你心目中苏轼是怎样一个人。(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