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问之下,他终于说出了事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问之下,他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B. 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C. 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D. 林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词语,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D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抛砖引玉”指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与此处的语境不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qí dǎo_____的钟声也响了。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 dì______了。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dà tíng guǎng zhòng___________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shēn wù tòng jué_____之的。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 ,弹琴复长啸。(王维 《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韩愈 《晚春》)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们现在都是初中生了,学业压力比小学大了很多,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再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眼看“五四青年节”到了,学校又要组织一次文艺汇演,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你作为班长,该如何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呢?请就这次活动写一段话作为动员讲话吧。(不超过60字)

请以“洒满阳光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最温暖的画面

葛闪

涂涂命苦。去了福利院还没一个月,就离开了人世。死时,他才九岁。

涂涂是村里一个憨厚可爱也可怜的患有父母艾滋病的小男孩。很难想象,涂涂到底是怎样经历他死前的那段岁月的:父母接连去世后,幼小的他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他和奶奶。涂涂早晨去山上砍柴,然后上学,中午去村落捡垃圾,还要提水做饭照顾奶奶,晚上便趴在桌上看书学习。村里人都夸涂涂很棒,小小年纪就知道奋发图强。涂涂甚至成了很多家长教育自家小孩的榜样:你看人家涂涂,爸爸妈妈没了,一个人扛了所有大人做的事。村里的大人们,因此也很乐意让自家的孩子和涂涂一起玩耍。

直到涂涂被查出患有遗传艾滋病时,一切关乎色彩的颜色就全被抽走了。

没有人愿意接触涂涂,就连奶奶也搬出了屋,留下涂涂一个人。涂涂经常去的山上砍柴的那片地上,都没再愿去“分一杯羹”。村里那些大人,不让孩子再和涂涂一起玩,话锋完全变了个样——和他一起玩就会死掉。

因为得了病,没有学校收留他,涂涂就把单薄的书本,看了一遍又一遍。涂涂一个人的厨房,是用4块砖头立成的灶台,食物是他捡来的脏东西,在热水里煮了煮便吃了下去。涂涂知道不吃东西是会死人的,他不想死,他还想象着以后的美好生活——老师常讲,生活是美好的,未来是幸福的。

后来,不知道是谁,将他的遭遇公布在网络上,吸引了很多人关注涂涂。他们给涂涂送来了漂亮的衣服,可口的食物,买来了涂涂做梦都没见过的精美的书本。不过,这些东西,都是从围墙外扔到院子里的。

新衣服,涂涂舍得穿。新书本,涂涂舍得看。但那些食物中,有的涂涂舍不得吃。例如汉堡,涂涂会将里面的肉拿出来,给老黄吃。老黄,是涂涂家的一条老狗,是除了涂涂之外,房子里唯一有生命气息的东西。

后来,涂涂的事情被更多人知道,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最终让福利院收留了涂涂。在福利院里,涂涂有单独的房间,里面有温暖的床,有童话书,有玩具,还用电视。只是,涂涂的房间,几乎没有人来往,除了浑身武装起来的福利院人员来往送饭。

涂涂命苦,即使条件好了,还是没躲过病魔之手,死在了医院里。涂涂死了的消息传出去后,有网友说,涂涂在患病之后,内心里肯定时时凄凉,从来没有感受过温暖。这句话的下面有人持肯定意见跟帖评论:是呀,涂涂死前的那一刹那,如果回忆过往,所有闪过的画面可能没有温暖可言。

可事实错了。福利院人员在收拾涂涂那少得可怜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日记本,上面有着涂涂歪歪扭扭的字迹。整个日记本里,只有一篇日记,记述着这样一件事情:好几个夜晚,涂涂在屋里都听到外面有人叫他。涂涂立马翻身起来,跑到了屋外的院子里。涂涂跑到院门前,就那么轻轻地坐下去,隔着门板,和屋外的人说着话,聊着天。

屋外和涂涂说话的人,是涂涂以前经常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他们瞒着家人,偷偷跑来想进屋陪涂涂说说话,但涂涂坚决不让,就这样隔着门板,和小朋友们聊起了课堂上的知识,操场上的秋千,还有河里的鱼虾,树上的小鸟······

这篇唯一的日记,末尾句是这样的:每当这时,我会很高兴,外面有人和我说话,我的身边,还有老黄。

涂涂小,人稚嫩,也不会表达。如果换做成人的口吻来叙述,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析】
内心凄凉的涂涂,也曾温暖过。涂涂林临死前,头脑中也一定闪过若干温暖的画面,譬如:
那些温暖的夜晚,门外的小朋友,还有身边的老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内容。

2.这篇文章采用了哪种叙述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涂涂为什么会把好吃的给“老黄”吃呢?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做结尾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老    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结合文章请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

2.分析作者的性格特征。

3.赏析下列句子

(1)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4.读读文章最后一句,请说说作者说这句话的意义何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