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老 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

老    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结合文章请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

2.分析作者的性格特征。

3.赏析下列句子

(1)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4.读读文章最后一句,请说说作者说这句话的意义何在?

 

1.(1)他是一个底层劳动者形象。 (2)善良朴实,从他拉作者夫妇去医院还不愿意收钱可以看出。 (3)勤劳,每天做的事别人的多,收的钱却少。 (4)自尊,临死前他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去换取为自己置办丧事的东西。 2.作者是一个有同情心同理心,公平待人,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 3.1)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老王对作者夫妇的担心甚至同情,写出了老王善良正直的品格。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外貌描写。将老王比喻成骷髅,写出了老王将死的形象,为下文老王之死做铺垫。 4.写出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对生命的感恩。(我不知道各位如何解读的,所以这一题的答案敬请各位前辈商榷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等情节中概括出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的性格特征。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卖油翁

作者:欧阳修 (宋)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 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 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 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

汝亦射乎     ______

无他,手熟尔   ______

3.翻译句子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5)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6)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

(7)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查看答案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下列对诗歌情感解读正确是()

A.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贫困的生活的慨叹。

B. 这首诗赞美了文帝求贤若渴的作为。

C.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D. 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贾生的不屑。

2.下列对诗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B. 文帝把被贬到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作者深受感动。

C. 第二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是诗歌的转折处。

D. 文帝连鬼神之事都要过问,可见文帝对民生的关心。

 

查看答案

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

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

A. 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

B. 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

C. 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

D. 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谁也不会 袖手旁观 

B. 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尸横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C. 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 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 谨言慎行的小华担任班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