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2.选文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3.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1.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2.逻辑顺序。 3.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顺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了解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然后根据说明顺序的特点及说明对象来判断。先总说“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然后分说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最后再总说。所以是逻辑顺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文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

 

查看答案

本文在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 由时间到空间

B. 由空间到时间

C. 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

D. 由时间到空间、由主要到次要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____________(体裁),按照________顺序安排说明内容。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__________,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________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__________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