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杜甫生长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人民,关心民生疾苦,从而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愤之语,以及《兵车行》、“三吏”“三别”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感叹的不只是身世之悲,更有忧国忧民的博爱情怀。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容置疑的。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重要诗句的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作者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是真诚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查看答案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 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查看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查看答案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八 月 秋 高 风 怒 号

(2)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3)秋 天 漠 漠 向 昏 黑

(4)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