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 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D 【解析】试题分析:D“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古体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查看答案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八 月 秋 高 风 怒 号

(2)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3)秋 天 漠 漠 向 昏 黑

(4)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查看答案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茅            挂

              布

护              突

杖              俄

广              口

 

查看答案

作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苔,生于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它不自卑、不埋怨。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它依然静静地、美丽地、执着地绽放。无论境遇如何,我们每个人也应似苔花一样,努力绽放出最好的自己。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这一次,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800字以上;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            

面对那些不体面的亲人

①一上班,人都到齐后,坐在我对面的小从站起来说:“中午请大家赏光一起吃顿饭。”男同事嬉笑着追问缘由:“是不是有什么喜事了?”小从笑笑:“我娘来了算不算?”男同事愣了半天,不停地点头说:“算!算!”

②难怪他会发愣,这还是第一次有同事因为母亲的到来而请客。我小声问小从:“为什么妈妈来了要请大家吃饭啊?”她还是笑,说:“我一直让我娘来,她终于肯来了,我想让你们见见她啊。”

竟然是这样的缘由。

④下班后,一行人便去了不远的一家饭店。十几分钟后,小从把她母亲从住处接了过来——很土气很难看的一个农村妇人,皮肤粗糙,眼神浑浊,身形微微佝偻,一条腿微微跛着,看上去似乎很老了。衣服是新的,穿在她身上却显得非常别扭,看到我们,她咧开嘴笑起来。

⑤出于礼貌,我们跟她打招呼,喊伯母。她应着,笑,口中不知道喃喃说着什么,地方口音实在重,听不太明白。

小从搀着母亲的胳膊,把她按到中间的正位上,说:“娘,他们都是我同事,不用太客气。”我们跟着附和地笑。

⑦然后小从点菜,边点边说:“其实没啥好吃的,娘,比你做的都差远了,咱家那饭才叫好吃。”又冲我们说:“我娘最棒了,什么都会做,做的葱油饼,比大饭店的强多了……”平常小从就爱把娘挂在嘴边,这次更是收不住口了,絮絮叨叨地说起娘的好来。比如娘手巧,会绣花会自己做衣服;娘聪明能干,供了两个大学生;还有,娘好看,是村里最好看的女人……

⑧小从一样样往母亲盘子里夹菜,脸上带着无比骄傲的面容。看着年轻美丽的小从,拥着那个老而丑陋的农村女人,那种无所顾忌的亲密亲近,我的心里忽然泛起一丝羞愧。和小从的家庭相比,我这个来自小县城的条件要好许多,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一直没有邀请过父母来这个繁华的大城市。他们都是太普通的工人,没有读过多少书,不太会说话,母亲还下岗了,有时去做钟点工……实话说,他们这样的身份,因为不够体面,让我不想摆到我今天的生活中。

⑨而那个中午,我看到渐渐沉默下来的,并不只是我自己。我知道开始起哄的那个男同事,一直羞于承认自己有个智力低下的哥哥;而那个刚上班不久的女孩,某天介绍来投奔她的姐姐时说是个邻居。只有小从,她是那么骄傲她有一个大字不识的土气老气的娘。小从不隐瞒她的存在,更不介意她的出现,正因为这样,这个“不体面”的娘,在我们眼中,也变得可敬可爱和美丽起来,让人羡慕,让人敬仰。

⑩我们也许各自都有不体面的亲人,在很多时候,我们遮遮掩掩,不想把他们带到生活中来,甚至连他们的爱都抹去。原来这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卑微,是我们让自己生命中最宝贵和最值得骄傲的情感委屈了——不体面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晚上回去以后,我忍不住打电话给爸妈:“我想你们了,来看看我和我的生活,好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竟然是这样的缘由。(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⑵ 小从搀着母亲的胳膊,把她按到中间的正位上……(赏析动作描写)

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母亲到来后,小从请同事吃饭的原因是什么?

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