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

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老”字体现的是诗人的心情,能够表现出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的状态,所以用得准确。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这里的“老”字有两方面的内涵,一个是作者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一个是写诗人痛苦无奈的心情。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 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查看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居无定所的穷苦百姓,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查看答案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八 月 秋 高 风 怒 号

(2)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3)秋 天 漠 漠 向 昏 黑

(4)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查看答案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茅            挂

              布

护              突

杖              俄

广              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