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生动传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赏析

 

(1)“惊”字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却嫌”“故穿”,把春雪拟成人,使雪花也仿佛具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以春的气息,渲染出了热闹而喜悦的气氛。 【解析】 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这句诗中“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据此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走进名著:

(1)下面关于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骆驼祥子》中祥子是北平城的一个人力车夫,他从小生活在城里,18岁时,失去了父母,凡是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都做过

B. 《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C.《红岩》的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D.华子良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让监狱里的一部分难友顺着他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2)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可是,连做这点儿事,他也不算是好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地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个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更永远不看前后距离的停匀不停匀,几乎所有人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地烟头儿。①骆驼祥子的称号从何而来?

②从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竞争在地上找烟头以及毫不顾及别人对他的谩骂,你感受到了祥子怎样的变化?

③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体面些,更舒服些,祥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去做事,试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如果想将同学们所写的名言或诗句在班内展示,可以采用什么形式?(任写两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搏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历史的星空,同样少不了小人物。我们从课本中了解了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说的长妈妈,了解了杨绛对之有kuì老王,认识了用汗水和辛劳砌成自己向往已久的台阶的父亲,认识了决不自jīn,但觉手熟卖油翁。尽管平凡,但他们身上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絮说________kuì___________jīn,________

(2)上述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默写

(1)________,死而后已。

(2)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桃李不言,________

(6)________,鲜克有终。

(7)《木兰诗》中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①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②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③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

④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⑤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A. ③②④⑤①

B. ⑤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⑤②

D. ⑤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