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
(1)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2)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3)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分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4)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 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竞睡着了。
(5)真是个好孩子! 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 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6)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 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7)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8)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9)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爱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1.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7) 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3.分析结尾划线句在选文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30字左右)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下画线的词。
(1)睨之,久而不去____ (2)以钱覆其口 ____
(3)尝射于家圃____ (4)遣之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射不亦精乎?
(2)康肃笑而遣之。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综合性学习
学校准备在学雷锋活动月组织一系列学雷锋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你是学生会干部,为了配合此次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要求用到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表达清晰。
(2)年级主任要在本年级搞一次学雷锋主题活动,请你参考下列例子再设计三个活动环节
例:活动一:举办“雷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办“唱响雷锋精神”歌唱比赛
(3)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人人都是活雷锋”主题班会,你是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开场白
名句填空。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4)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
(5)__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的《逢入京使》)
(6)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的《竹里馆》)
(7)《木兰诗》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骆驼祥子》阅读练习。
(1)《骆驼祥子》作者(_____),原名(______) ,有(________)的称号。
(2)(_________)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_______)。
(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你谈一谈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