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并蒂 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小心翼翼 B....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并蒂   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小心翼翼

B. 清冽   洗耳恭听   自相矛盾   蛛丝马迹

C. 急躁   鸦雀无声   翻来复去   截然不同

D. 诀别   得意扬扬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正确词语应为“自作主张”;B项中正确词语应为“蛛丝马迹”;C项中正确词语应为“翻来覆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怦怦(pēng)   攲斜(jī)    黄晕(yùn)  粗糙(cāo)

B. 栖息(xī )  菡萏(dàn)  脸颊(jiá)   应和(yīng)

C. 着落(zhuó)蜷伏(quán)  归泊(bó)     枯涸(hé)

D. 祷告(dǎo)    荫蔽(yìn)    匿笑(nì)      霎时(shà)

 

查看答案

(题文)写作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会拥有各种各样的陪伴:家人的陪伴,为我们的成长增加温暖与安全感;朋友的陪伴,使我们的成长不孤单;书籍的陪伴,让我们的日子诗意而美好……陪伴是最长情的的告别。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②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道:方法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断2处)

生 不 识 水 则 虽 壮 见 舟 而 畏 之

2.解释划线的字 

但微_____

徐以酌油_____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之。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

5.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我的语文老师

(1)我特别感激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

(2)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的寻找,但是再也没有找到像她这样的一位女性。

(3)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的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着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4)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头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5)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6)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7)我至今还记得,所有的同学把头转向的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片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8)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

(9)对我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10)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的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就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我,说:“你进来坐一会儿。”

(11)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我的六个作文本。她把这六个作文本一本一本的摆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单说你的这些作文里的字,就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个作文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12)她又说:“在这六个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你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进行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13)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14)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的漫长的人生之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1.作者回忆了与语文老师有关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析第(13)段中画 线句子的含义。

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4.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夜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5.本文蕴含了作者对语文老师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老王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第一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请你想象一下老王接过“我”给他钱时的心理活动

4.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5.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请简要谈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