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曰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耶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浴 爷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曰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 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 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至燕,馆人供张甚盛。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张世杰:宋军将领。 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 “救”。 ⑤乡:同”向”,面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大丈夫哉

(2)天祥泫然出   

(3)富贵不能   

(4)吾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B.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C.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D.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4.乙文中,文天祥哪些表现体现了甲文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的思想主张? 请简要分析。

 

1.(1)真正,确实 (2)眼泪 (3)使……迷惑,使……惑乱 (4)完成 2.A 3.(1)(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2)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 张世杰。 4.①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②文天祥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③文天 祥不因国亡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许诺,④文天祥不食不寝,以死效忠,从容就义。 这些均体现了孟子讲仁义、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的大丈夫思想,更表现了大丈夫不能 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的精神。 【解析】甲: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年代:战国 乙:选自《宋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 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如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入睡,坐待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他。文天祥临刑时非常镇定,对押解的卒吏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涕”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眼泪”的意思;“淫”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天祥没有入睡,坐待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他。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无车马喧”暗指没有世俗功利的交往,没有繁琐的官场应酬。

B.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绘了暮色中飞鸟结伴而还的情景。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从大自然领悟到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最近,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满屏   甲 (A.喧嚣   B.喧腾)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  乙 A.一鸣惊人 B. 脱颖而出)。  此档栏目,和①    (A.hé   B.hè)诗以歌,让诗文与音乐”金风玉露一相逢”,将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为古雅的字句注入时尚新鲜的旋律血液。

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这种结合的尝试无疑是一次颇具巧思的突破。 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当某些传统文化走入困境,陷入迷 wǎng (A. 惘  B. 罔),我们不必束手无策,只需要一双创意的翅膀,便能飞跃阻挡的高墙,奔向新的远方。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于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 ______ ②处 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    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昆虫记》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

B. 《藤”先生》《社戏》《故乡》均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 ”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严”则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所谓伊人, ___________    。    (《诗经•蒹葭》)

(2)日月之行,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    。    (李贺《雁门太守行》)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

(6)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7)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    。    (晏殊《浣溪沙》)

(8)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子夏曰: “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10)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

(11)《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遇见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整整一个夏天,它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给炎热的日子平添上一抹绿意。可是,如今秋天到了,在瑟瑟风声中,它日渐干枯。模样也变得愈来愈难看了。终于有一天,它从高高的枝头飘落到了地上。那一刻,它不由得发出最后一声叹息:“唉,可悲的命呀,现在我一无用处了!”恰好那时,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前的落叶,二话没说,就钻到了它的下面。“多厚实的被子!”小虫子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下冬天不用发愁了,到时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