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 深海“飞机” ①生命科学家揭示,人类的祖先是从海洋走上陆地的。但陆地...

说明文阅读

深海“飞机”

①生命科学家揭示,人类的祖先是从海洋走上陆地的。但陆地上能提供人类生存的空间十分有限,人类在遇到“人口爆炸”难题的面前,也只有重返海洋,才是一条有效的出路。

②本世纪,人类不断加快向海底进军的步伐。深潜器可潜入6000—11000米的深海底。但小型深潜器的潜行速度每分钟仅为15—30米,从海面到达11000米的深海底,需6—12小时,而小型深潜器所携带的氧气十分有限,能待在海底探测的时间极为短促,这就大大限制了人类对海底世界的了解。科学家认为,要大量猎取深海资料,必须把深潜器的潜行速度提高到每分钟180米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海底工作人员有较长的探测时间。

③为了适应这种探测的需要,美国克斯海洋技术研究所花费100万美元研制出命名为“深潜飞行一号”的水下航行器,在加州蒙特雷湾进行了试验。这一貌似飞机的潜水器可以每分钟350米的速度在水中各个方向“飞行”,被称为“水中飞机”。

④“深潜飞行一号”的独特之处是增添了一对固定式的“机翼”,使其外形酷似飞机。当潜水器工作时,就能利用“机翼”与海水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水动力,使潜水器上升或下沉,这与在空中飞行的飞机靠机翼产生的空气动力进行升降的原理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深海飞机“机翼”的弯度是负的,在以30度仰角(机翼与水流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航行时,所产生的负升力能使潜水器迅速下沉。

⑤“深潜飞行一号”的下潜深度仅达1000米,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研制“深潜飞行二号”作技术上的证明。该研究将花700万美元来研制由陶瓷材料构成的“深潜飞行二号”,届时,它将运载研究人员下潜到11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⑥可以相信,随着深海飞机的出现,人们将对6000米至11000米深的海底世界了如指掌,从而构筑起人类重返大海的宏伟蓝图。

1.小型深潜器的优缺点有哪些?

2.结合本文,给“深海飞机”下一个定义。

3.通读全文后思考,研究“深海飞机”有什么重要意义?

4.说说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第②段“深潜器可潜入6000—11000米的深海底”中的“6000—11000米”能否直接说成“11000米”?为什么?

 

1.优点是潜水深,缺点是潜行速度慢、携带氧气有限。 2.深海飞机是一种貌似飞机并与飞机工作原理相同的、用于深海探测的水下航行器。 3.解决地球上人口爆炸难题,开启人类新的生存空间。 4.作比较 突出“深潜飞行一号”与普通飞机的工作原理相同与机翼不同。 5.不能。因为“6000—11000米”是指深度范围,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深潜器可以潜入的海底深度;如果说成“11000米”,就成了深潜器只潜入这个深度的海底,与事实不符,说明显得不够准确、严谨。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小型深潜器的优点是潜水深,缺点是潜行速度慢、携带氧气有限。 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深海飞机”可以定义为:深海飞机是一种貌似飞机并与飞机工作原理相同的、用于深海探测的水下航行器。 3.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研究“深海飞机”可以帮助解决地球上人口爆炸难题,开启人类新的生存空间。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突出“深潜飞行一号”与普通飞机的工作原理相同与机翼不同。 5.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因为“6000—11000米”是指深度范围,如果说成“11000米”,就成了深潜器只潜入这个深度的海底,与事实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记叙文阅读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十四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抖,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外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的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括号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据战——_______——与鱼周旋——_______——捕鱼成功

2.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的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3.小男孩为什么能成功钓到王鲑?

4.“请问我的儿子吧,这是他的鱼!”有什么作用?

5.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在数字化阅读“攻城掠地”的当下,许多实体书店正以开放变革的姿态坚守发展,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轻盈”的生活态度结合在一起。

材料一:自2017年 7月16日合肥三孝口“共享书店”落地以来,已有三万多读者通过“智慧书房”APP进行借还书阅读。平均每个读者阅读量为7.81本,几乎达到中国每年的人均阅读量。书店客流量与上半年相比,增加了52%。未来,“智慧书房”APP 将实现读者间的书本共享,运用大数据为读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推送服务。

材料二:巴西文化书店已有60年历史,在巴西有18家门店。平均每天会有11场综合活动在各个门店举行,如文化美食活动、签售会、文化课程、儿童故事会等。

材料三: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一项研究表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书店之都”,每10万人拥有25家书店。政府对纸质书的保护不遗余力。每年11月30日,政府会组织“书店之夜”活动,数十条街连成一片繁华的步行街,市民们在街道两侧的书店里走走停停,享受购书和阅读的乐趣。

(1)从以上材料看出,当下实体书店坚守发展的方式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体书店与综合活动相结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书店将悬挂关于读书的古诗句,下列语句中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A.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B.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C.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D.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3)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前往实体书店购书,请推荐一本好书给同学(第13小题提及的名著除外),供同学们选择购买。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根据相关名著填空。

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烧就了孙悟空的____ ;在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吴用_____的形象特点;在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边题目。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3)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5)不信,请看朵流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生活是多变的,人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安定时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战乱时则易生“______________”的亲情之念。(依次用杜甫《望岳》《春望》中的诗句填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