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在数字化阅读“攻城掠地”的当下,许多实...

综合性学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在数字化阅读“攻城掠地”的当下,许多实体书店正以开放变革的姿态坚守发展,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轻盈”的生活态度结合在一起。

材料一:自2017年 7月16日合肥三孝口“共享书店”落地以来,已有三万多读者通过“智慧书房”APP进行借还书阅读。平均每个读者阅读量为7.81本,几乎达到中国每年的人均阅读量。书店客流量与上半年相比,增加了52%。未来,“智慧书房”APP 将实现读者间的书本共享,运用大数据为读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推送服务。

材料二:巴西文化书店已有60年历史,在巴西有18家门店。平均每天会有11场综合活动在各个门店举行,如文化美食活动、签售会、文化课程、儿童故事会等。

材料三: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一项研究表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书店之都”,每10万人拥有25家书店。政府对纸质书的保护不遗余力。每年11月30日,政府会组织“书店之夜”活动,数十条街连成一片繁华的步行街,市民们在街道两侧的书店里走走停停,享受购书和阅读的乐趣。

(1)从以上材料看出,当下实体书店坚守发展的方式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体书店与综合活动相结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书店将悬挂关于读书的古诗句,下列语句中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A.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B.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C.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D.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3)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前往实体书店购书,请推荐一本好书给同学(第13小题提及的名著除外),供同学们选择购买。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

 

 

 

 

 

(1)①实体书店与科技相结合 ②实体书店与政府支持相结合 (2)B (3)【示例一】推荐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推荐理由:这部小说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愈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示例二】推荐书目:《红楼梦》 推荐理由:这本小说富有神话色彩,故事引人入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结局出乎意料,值得一读。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材料要点的提取。通读全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抓住关键句“已有三万多读者通过‘智慧书房’APP进行借还书阅读”、“政府对纸质书的保护不遗余力”进行分析整理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用语的得体性。B项“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选自《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诗,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所以正好符合书店这一场合的悬挂。 3.试题分析:一般推荐名著,推荐的是名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格列佛游记》一书,深刻剖析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就是思想价值。运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这就是艺术价值。本题的开放性较大,可根据自身的日常阅读积累,阐释自己的观点。符合经典阅读的主要思想,合情合理即可。推荐一本经典。要么关注于经典有价值的思想内容,要么关注于精彩的艺术形式。要找你读过且最为熟悉的经典来推荐,推荐缘由要准确无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根据相关名著填空。

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烧就了孙悟空的____ ;在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吴用_____的形象特点;在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边题目。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3)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5)不信,请看朵流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生活是多变的,人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安定时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战乱时则易生“______________”的亲情之念。(依次用杜甫《望岳》《春望》中的诗句填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课堂上,你身边坐着一位头发花白、戴老花镜的老人,你会不会很吃惊?济南65岁的张善学就是这样一位“学到老活到老”的学霸。他在退休后自学中医课程,先后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今年3月,张善学又参加了博士生入学考试。

②近年,“学霸爷爷”“学霸奶奶”的新闻经常会出现,每次都会引起一定范围的热议。其实,这些老人“学到老活到老”——坚持学习与奋斗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反思与学习。

③前阵子风靡的新标签“佛系青年”被一些年轻人对号入座。他们认为,在快节奏且压力大的都市生活中,云淡风轻,浑不在意,很“佛”很自我很惬意。但是,正如《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所言,“佛”可以,但是要走心,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有所坚持的“佛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如果做不到有所坚持的“佛系”,那只是为贪图享乐、逃避困难寻找一个看似潇洒的借口,这也是自我欺骗,使得自己养成不良习惯,湮灭昂扬斗志,毫无所学、毫无所获。

④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同龄人。早上赖床不去上课,晚上窝在寝室打游戏、追剧,平时想复习功课却总是拖延。临近考试猛然发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却不想着补救,而是标榜自己是“佛系青年”,表示自己对于考试结果顺其自然。结果毫无疑问是挂科,这些人还要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来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

⑤天命之年的张善学,无视记忆力的衰退、学习能力的下降,毅然学习中医。长篇累牍的古文经典,一万多种的中草药,不同的诊疗方法……都没有难倒他。那么,年轻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⑥青年处在最好的年纪,拥有日益丰富的物质条件、精神文化产品,有着强壮的体魄、活跃的头脑、旺盛的精力。怎么可以浪费这些馈赠与优势呢?怎么可以漫无目的、毫无斗志地生活呢?那些自我欺骗的“佛系”观念,带来的只有当下内心的惴惴不安、日后的懊恼与悔恨。

⑦只有怀揣对梦想的热爱,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才不会让自己悔恨遗憾,才不会辜负长辈的期待与关爱。这样坚持奋斗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幸福人生的定义:“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⑧年轻人,当你赖在床上恍惚度日不知奋斗时,不如再去看看那些刻苦学习的学霸老人的新闻,然后扪心自问:我真的要这样虚度一生吗?我这样的人生真的幸福吗?

⑨须知,我们的幸福人生离不开奋斗。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9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 活到老学到老

B. 青年的幸福人生离不开奋斗。

C. 有所坚持的“佛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

D. 只有怀揣对梦想的热爱,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才对得起自己和长辈。

2.本文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 事例论证    B. 道理论证    C. 比喻论证    D. 对比论证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佛系青年,其表现是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其结果是养成不良习惯,湮灭昂扬斗志,毫无所学、毫无所获。

B. 第⑤段末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对张善学老人主动学习的叙述转入下文对青年应当奋斗的论述。

C. 第⑥段中间连用两个反问句,斥责了某些青年的碌碌无为。第⑧段末尾连用两个疑问句,引出了对幸福人生的思考。

D. 本文从张善学老人的自学说起,接着分析了佛系青年及同龄人的现状,然后顺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提出了青年要有幸福人生的希望。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煤炭被大规模应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数以十万计的烟囱、蒸汽机释放出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              。但那时人们普遍将滚滚浓烟视为一种进步、繁荣的象征,如一名芝加哥企业家在1892年时说,“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在我看来非常美丽。它显示出人类正将自然无意识的力量转换为让人类舒适的力量。”

A. 然而,空气污染的恶果很快显现了出来。

B.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两天内63人因空气污染死亡。

C. 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污染也在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国出现。

D. 这些日趋严重的污染事件,让民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促使各国政府出手整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