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赫然(hè) 校补(xiào) 衙门(...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然(hè)    补(xiào)    门(yá)      气冲牛(dòu)

B. 探(kuī)   鸣(háo)     秽(hùi)     心贯注(qián)

C. (cái)   微(shuāi)   起(dié)     慷淋漓(kǎi)

D. 语(lán)   一(jì)      深(xiāo)    而不舍(qiè)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A项注音有误。“校”读“jiào”,“斗”读“dǒu”。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章出现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命题作文

青年,最大的资本是敢于梦想、勇于前行。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青年人就该像常春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

请以“青春的征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12月19日讯,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此次《意见》颁布将大大促进游学类产品、营地教育类产品发展。《意见》中主要公布了以下具体措施: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学校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材料二:

2017年游学出发地15强城市                  2017年中国家庭最关注的游学产品要素

材料三:

重视全面发展游学

不再局限于枯坐课堂

去年暑期,梁小姐送8岁的儿子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并发布朋友圈配文“像日本式教育、俄罗斯战斗民族靠拢!强壮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比学习好更为重要!”并被很多家长点赞。

什么类型的游学产品最受家长青睐?以海外游学预定情况而言,全真插班、国际课堂、本土营地、名校探访、人文行走、户外挑战、慈善公益等最受家长欢迎。游学专家表示,除了课堂类的游学产品,现在海外一些名校在录取学生时更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综合素质,不仅仅看重学生的成绩。也促使了中国家庭在游学产品的选择上更多样化。而在国内游学营地类产品中,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型分别是户外挑战营、人文行走营、科学探索营、自然探究营、军事体验营、学科提升营等。让孩子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在澳洲做野生动物保育员等产品都成为游学市场的新宠。

材料四:

游学市场:5%渗透率、客群规模超1000万 百万人海外游学

据估算,我国现有K12阶段(即幼儿园-12年级)人数在1.8亿,游学、夏令营参与比例预计在5%左右,近1000万人次。预计三年内,渗透率有望达到10%以上,前景广阔。其中,越来越多中国家庭青睐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2018年预计规模达到100万人次,收入超过300亿元。但相比日本等国每年90%以上学生参加研学修学旅行,我国游学市场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四川、湖南、广东等省市都在推动将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从某平台获得的2017年暑期及2018年寒假的预定情况看,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50%,人均团费29000元。而价格更亲民的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2倍以上,增长达到120%,人均团费在4200元。

——《2017-20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大大促进游学类产品、营地教育类产品发展。

B. 《意见》规定研学旅行活动,小学应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以省情国情为主。

C. 从游学旅行报告可以发现,我国当前游学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D. 海外名校的录取倾向促使中国家庭在游学产品的选择上更多样化。。

2.阅读材料一,请概括《意见》中推进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具体措施

3.阅读材料二、三,从中提取至少两条重要信息

4.材料四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根据材料内容及理解,就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游学产品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灯笼

吴伯箫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宏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又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⑥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⑦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给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⑧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⑨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⑩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⑪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⑫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文章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语言。

(1)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2)若有孤行客,黑夜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研读第④段,分析其作用。

4.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以散文笔法,记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写出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 文章由点及面,由小时喜欢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有灯笼联想起亲人,联想到历史人物。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C. “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这一句写出了族姊远嫁后,家里无人照料,朱门掉漆,颜色暗淡,不再鲜艳。

D. 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5.本文大量引用描写诗词典故中的灯笼,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作为中学生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渔人甚之  异:______________          (2)处处  志:_____________

(3)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          (4)便还家  要: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在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 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 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D.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的政治向往,也表达了他不可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杜牧在《赤壁》中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