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今天是星期二 今天一接班我就发现住院部的气氛不对头...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今天是星期二

今天一接班我就发现住院部的气氛不对头,老护士们的脸上都笼罩替一种严肃、神秘,甚至还有点恶作剧般的神色。医院越大,秘密越多,咱新来乍到,不敢多嘴多舌,只能老老实实地听老护士们支使。

“小董,今天是星期二,快给‘特护’换衣服、换褥子!”

“小董,今天是星期二,快把101号病房打扫干净,尤其是那块玻璃,千万要擦干净!”……

这真怪了!星期二是个什么日子?是耶稣受难,还是灶王爷上天?再说哪个101号瘸房?全楼就十个病房六十张床位,我怎么就没听说还有个特护病人?

“小董,你就别怔神了!”护士长把一团抹布塞到我手里,领我登上了中二楼,推开一扇写有“病人止步”四个红漆大字的玻璃门,眼前是座结构奇特的“楼外楼”:宽敞干净的圆形楼道,中间是个天井,光线充足,四周幽静。天井四周的石栏杆上摆着鲜花和盆景,围着天井有十间高级病房,编号是___,l__,……直到11O,每个病房只有一张床,电视机、沙发倒很齐全。我简直看傻了,医院里还有这样优美的胜地,真象进了一座魔宫。护士长叫我只管擦101号病房上的玻璃,还要擦得让人看不出有玻璃一样。我一边擦玻璃,一边打量那位特护病人。猛一看着实吓了一跳,这与其说是病人,还不如说是死人:全身已经萎缩,既小又干,活象个蜡人。腿上输着葡萄糖液,鼻子插着氧气管,床边还放着心脏起搏器。我耐着性子看了半天,才发现这个人确实还有口气。这是谁呀?当我分配到这个医院以后,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说这里是大医院,省里的头头都在这儿看病。医院里很多人都跟省里头头有关系,你分不清谁是谁的人,不该问的别打听。可是这一会儿我的好奇心实在憋不住了,用最小的声音悄悄问护士长:

“他是谁?”

“副省长!”急性子的护士长声音象敲锣一样响,吓了我一跳,急忙冲她摆手。

“小点声。别让他听见。”

“怎么,他要坏?”

“坏不了,再耗一年半载不碍事。”护士长一边麻利地替病人换被褥,一边唠叨着:“科学这么发达,有的是进口好药,进口设备,要给一个人维持一口气还不容易。”

“进口好药、进口设备那么容易搞到?”

“你搞不到,我搞不到,卫生局长什么药搞不到!”

这倒也对,给副省长治病卫生局长还能不下本钱!我又问:“他到底得的什么病?”

“以前浑身上下都是病,现在什么病也没了。因为他已经感觉不出痛苦了,也可以说他已经死了。不,比死人多口气!”

“这已经不是人道,而是残酷了。他住院多长时间了?”

“一年多了。”

“啊?”我赶紧用胳膊堵住了自己的嘴。”

“哟,她来了!死小董,光顾跟你说话了……”护士长侧着耳朵听了听,三下五除二把病房整理好,使眼色叫我快躲进隔壁那间病房里。可能因为我是新来的,怕我嘴不严说露了馅儿,给医院惹出什么麻烦。

随着玻璃大门的一声响,楼道里传来脚步声。我隔着门上的玻璃看见医院的院长陪着一个又高又胖的老太太走过来。胖太太神情庄重,穿戴考究,一看就知道是个很有来头的人。

护士长从101号病房迎出来,笑着说:

“冯局长,您来了。”

噢,她就是卫生局长!怪不得哩……

老太太慈祥地对护士长点头微笑:“你辛苦了!”她不进病房,却站在101病房的门外边,透过门上的玻璃看着那位比死人多口气的人,转身问院长:“这一周来怎么样?”

院长道:“挺好,病势稳当,从目前的情况看不会有什么危硷。”

“让你们费心了,不要怕花钱,你们当然会体谅我这个病人家属的心情……”

原来她就是副省长的夫人,既然来探望丈夫,为什么又不进病房呢??难怪护士长一定要把那块门上的玻璃擦得看不出有玻璃一样。

冯院长庄重的脸上带着感激的神情,又对院长嘱咐了几句,院长点着头一一答应下。站了还不到十分钟,冯局长就由院长陪着离开了。

我发懵了,急忙问护士长:“哪有看病人不进病房的呢!”

护士长撇撇嘴:“她现在需要的不是老头子这个人,而是老头子嘴里的那口气!有这口气就能住在省长的小白楼里,就能每月多拿三百多块钱……”

“这?!“我又摸不着门道了,真是医院大,奥秘也多。

(选自《微型小说》2015年第17期)

1.结合语言环境,回答问题。

(1)文中划线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加点词语妙处在何处?

2.冯局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巧设悬念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章进行赏析。

4.结合文章,分析标题“今天是星期二”的妙处。

 

1.(1)环境描写渲染了幽静神秘的气氛,凸显了特护病房的豪奢华丽,从侧面表现了特护病人受到的优待,隐含对医院的不平等对待病人做法的批判。(2)“侧着耳朵”这一动作,表现了护士长谨慎、紧张的心理,暗示探视病人之人的非同寻常;“三下五除二”写出了动作的麻利迅捷、办事老练,表现护士长对冯局长的阿谀奉承。 2.别人搞不到的药,冯局长总能搞到,表现冯局长是一个滥用职权的人;冯局长嘱咐院长不要怕花钱,让他们体谅病人家属的心情,表现冯局长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冯局长只需副省长那口气,自己就能在小白楼里,表现了冯局长是一个冷酷、贪婪的人。 3.小说开篇就设置悬念,写出“气氛不对”,以此吸引读者;接下来,护士长一再强调“今天是星期二”,继续营造一种诡秘的气氛;护士长又一再强调让“我”把那块玻璃擦干净,这一切让人层层生疑,层层悬念,引人入胜,使得故事曲折有趣。 4.①标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星期二”,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联想②星期二有什么特殊性,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文章写道“今天是星期二”这一天冯局长才会象征性的看丈夫有没有一口气,突出了冯局长的虚伪自私、贪婪薄情,引人深思,具有讽刺意味。 【解析】 1.试题分析:结合语言环境欣赏重要内容。(1)考查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宽敞干净的圆形楼道,中间是个天井,光线充足,四周幽静。天井四周的石栏杆上摆着鲜花和盆景,围着天井有十间高级病房,编号是112。” 渲染了幽静神秘的气氛,病房的豪奢华丽,隐含对医院的不平等对待病人做法的批判。要能通过对环境的分析,答出作者的写作动机或文章中心。(2)考查描写的艺术魅力。“侧着耳朵”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护士长谨慎、紧张的心理,暗示探视病人之人的非同寻常;“三下五除二”也是动作描写,动作麻利迅捷、办事老练,表现护士长对冯局长的阿谀奉承。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和形象特征。 2.试题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一定要通过对情节的分析来归纳概括人物性格。①小说用最“经济”的文字,精妙地勾画出了一个担任卫生局长职务的副省长夫人以权谋私、虚伪冷酷的腐败者形象。②她利用职权不惜耗费国家大量资财,来维持那个全身萎缩、腿上输液、鼻孔输氧、心跳靠起博器的副省长的残喘。她虽然每逢星期二去“看望”,但从不进病房,只隔着玻璃窗望一眼。③重要的是向医院作一通“不要怕花钱”的指示,因为她要的仅是老头子口里的那口气,凭此她就能住省长别墅区的小白楼,每月多拿几百元钱,不时接受丰厚的“贡品”,继续以“省长夫人”自居并处世。她最终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既得的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汉二帝治盗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

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盗,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宽,其效可睹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纠擿(jiū tī):检举揭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盗,弗敢发______________

(2)群盗处处______________

(3)上使使者绣衣_______________

(4)故盗贼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为下列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五 人 共 斩 一 人 者 除 其 罪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亦不详姓字/亲旧知如此

B. 之:或置酒而招/无怀氏民欤

C. 以:乐其志/因为号焉

D. 而:既醉退/温故知新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渔人甚

A. 亲旧知其如此

B. 亦不其姓字

C. 性嗜

D. 其志

3.“不求甚解”一词,在今天带有带有贬义,而文中写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填空。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道出了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万分憔悴的愁状。《武陵春》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6)四年初中时光已悄然逝去,分别在即,请你用励志的古诗名句与同学共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连续的两句)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

网上有人说,教育部把选自有关丛书中毛泽东、鲁迅、雷锋、黄继光等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课文,从中小学教材中全部删除了。教育部对此进行了澄清,称上述言论严重失实。

(1)有人认为,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课文与时代脱节,还是删掉为好。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情景,拟出记者采访的问题。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部官员:据统计,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的篇目共115篇,其中有关毛主席的篇目37篇,鲁迅作品18篇,有反映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选文多篇。这些篇目收录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

(1)“五经”指《诗》《书》《礼》《易》《____________》,是我国儒家的主要经典。

(2)阅读选文填空。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即将出版的小说是《__________》。你最欣赏“他”的_______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