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汪栗子(明前茶)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汪栗子(明前茶)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_________________→收野栗→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5.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1.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 2.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3.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4.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5.“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用三字短语总结段意即可。①段内容是老汪为保证栗子质量而开店晚;②③④讲述老汪炒栗子时候拣出坏栗子的事情;⑤段讲老汪技术高,炒出的栗子香;⑥⑦段讲老汪去大别山收野栗子的事情;⑧段讲老汪资助大学生的事情。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此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人物形象作答。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画横线的句子详细描写了老汪炒完栗子将坏栗子挑出来的过程,“轻抖一遍”“挑出”“搁到”是对老汪的动作描写,如此描写体现了老汪炒栗子的技术娴熟,而且表现了其正直淳朴,不欺诈顾客,不占小便宜的特点。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详细描写打野栗的过程体现了打栗人的辛苦;结构上,由下文“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可知对打野栗子的描写为以后老汪帮助他们做了铺垫。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从记叙的事件中揣摩人物性格。文章前半部分讲述了老汪炒栗子、剔除坏栗子的事情,表现出他是一个炒栗子技艺娴熟、性格正直的人;后半部讲述了老汪去山里收老人和留守儿童摘的栗子,帮助贫困大学生的故事,表现出他富有爱心、善良淳朴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注】①志:记。②厌:满足。③蹉跎:虚度光阴。

1.找出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吾悉能志之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至之市    D. 下车引之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王生学而不得法:_________    (2)王生不_________

(3)君志之而不思之:_________    (4)王生惊觉,曰:_________

3.翻译。

(1)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1.首句的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表述有问题的一项是(    )

A.《骆驼样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B.祥子被杨先生叫去拉包月,在相处中,祥子把杨先生当作“圣人”。

C.曹先生因为被自己的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又回到了人和车行。

D.虎妞因为难产与未出世的孩子一起过世了,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中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只有他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特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晓得他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老头子也还愿意他在厂子里。有他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静静。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他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

文中的“他”是谁?写出他的名字。并结合选文概括他是一个怎么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不属于介词的是(    )

A. 家。    B. 书送我。    C. 家走。    D. 这两天以往都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龙背山森林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B. 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观众们在《朗读者》中感受到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

C. 阅读不仅是夯实校园文化软实力、增强校园核心竞争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师生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D. “中国成语大会”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