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琛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渾,水尤清冽。全石以为 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佑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二小生,曰恕己,0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荞,溪 上大声纵然十馀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枇、槐、权、栗、 橡,时有鸣裹。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 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

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汫”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 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矾 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薑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节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纵:流水声。③瘭(guD:鸟名, 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i):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 援。⑥溶云: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溶,融入。⑦ 汫: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 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⑨就:完成。⑩卒:同 “猝”,突然。⑪薑(ji5ng)坞先生:指姚范。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  石  出  潭  中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___

(2)乃之而去___

(3)被而___

(4)客九人饮于是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翼乎临于溪右。

4.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 请加以分析。

 

1.大石/出潭中 2.⑴清凉(2)记录(3)命名(4)遨请 3.(1)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 一个小潭。(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婉蜓前 行,时隐时现。(3)像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4.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5.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 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中比成 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冽”。“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 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 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商处。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大石/出潭中。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名”:命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清冽”作为生僻词语,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斗”“蛇”“明灭”“翼”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翼乎临于溪右”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见渔人,大惊    乃:就             不知有汉       乃:竟然

B无论魏晋         无论:更不用说      便还家         要:要求

C.问今何世       是:表判断          吾尝疑乎       是:这句话

D.未果,病终     寻:很久           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4.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与推荐阅读名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千言万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充分展现对母爱与童真的回味,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叹服,对人生的感悟和赞美。

B. “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出自《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翻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某些章节汇编成册的。

C.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原因就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

D. 《名人传》中,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具答

B. 乃记而去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D. 忘路远近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

B. 折蛇行,明灭可见

C. 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

D. 便扶向路,处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余核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