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见渔人,大惊    乃:就             不知有汉       乃:竟然

B无论魏晋         无论:更不用说      便还家         要:要求

C.问今何世       是:表判断          吾尝疑乎       是:这句话

D.未果,病终     寻:很久           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4.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C 2.土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良田、美池和桑林竹林之类。 3.A 4.《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作者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此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A见渔人,乃大惊 乃:竟然;B:便要还家 要:通“邀”D未果,寻病终 寻:不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与推荐阅读名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千言万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充分展现对母爱与童真的回味,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叹服,对人生的感悟和赞美。

B. “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出自《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翻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某些章节汇编成册的。

C.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原因就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文主义精神。

D. 《名人传》中,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具答

B. 乃记而去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D. 忘路远近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

B. 折蛇行,明灭可见

C. 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

D. 便扶向路,处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余核舟一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 左手倚一衡木

D.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