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⑪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⑫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⑬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⑭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⑮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⑯小伙子的手术顺利进行。

⑰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⑱那小伙子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子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⑲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⑳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文章第②节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2.请赏析下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

3.第⑦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

4.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

 

1.父亲将错就错,替偷“我”东西逃跑而受伤的小偷缴纳住院押金,从而挽救这个青年。 2.“扑”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误以为“我”受伤后焦急、迫切的心情,表现了父亲对我深厚的关爱。 3.①听闻我“受伤”后抽烟稳定情绪,思考对策。②冷静向村支书借钱,并对母亲隐瞒消息。③为安全考虑,放弃自己开车,请老战友开车送他到医院。 4.①父亲误以为儿子遭遇车祸,筹措资金赶到医院救治儿子。②父亲支援“小偷”,帮他缴纳住院押金,救治了他受伤的双腿。③父亲用自己宽容、仁慈之心,博大的胸怀拯救了“小偷”的灵魂,使他迷途知返,后来成就一番不俗的事业。 【解析】 1.本题考查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知道,这“一件大事”指的就是文章的主体内容,所以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本文内容可概括为:父亲将错就错,替偷“我”东西逃跑而受伤的小偷缴纳住院押金,从而挽救这个青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2.选出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不熟练。

B. 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 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第一段________(A活泼              B轻松)

第二段________(A急切                B焦虑)

第三段________(A惘然                B陶醉)

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A.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查看答案

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词语。)

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

示例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阿成《黑龙江的山很多了》)

选词:_______

仿写: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

B.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C. 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就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D. 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 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 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 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 老张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