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范文: 给予 石阶长长,步调轻摇晃。斑驳围墙,刻着昨日伤。谁在静看,燕子啄小窗,枝头洒落剩下的余香。 又是六月,绿意蔓延的六月,浓夏的韵味已经一点点晕染开,从清浅柔美的花香水青,慢慢演变成浓墨重彩。 温润的阳光从窗间爬出来,洒在我的身上。记忆渐渐苏醒,我眯起眼。依稀中看见细碎的光影中有一只手伸出来,搀着我走远了。 儿时,因家中变故我曾被送到远在扬州的二奶家一段时间。 忽见,一位身着蓝布衣,穿着黑布鞋的老人从青石路的一端远远的走来了。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走路带风,看起来很精神。简单的交代几句,她向我伸出手说:“走吧。”我下意识地往后躲,但当我抬头看到她明亮的大眼睛中散发出来的善意时,我慢慢的伸出了手,任由他搀着我走。 时逢早市,街道上的人格外的多。在这些习惯了穿绸布衣的人群中,穿着公主裙的我显得格格不入,也因此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徐奶,这是你孙女吗?长的真水灵啊。”有人问。二奶也不解释,笑着点了点头。我有些紧张,不仅抓紧了手。二奶似乎感觉到了我的不安,直拉着我往巷角走。 到了店里,一位长相和蔼,嘴角带笑的老板娘开心的向二奶打招呼。二奶拉过她低语几句,我看到她都眼里泛起点点晶莹,嘟囔一句“这样啊。”她拿起几件绸裙问“那件好看?”。我没有说话,她也不恼,拿起一件青色的为我换上。她又风一般的转过身,拿剪子剪下两条绿绸,用它为我编麻花辫。“真好看。”她说,我害羞的红了脸。 接下来的几天,二奶带我四处逛逛,我也渐渐熟悉了这一切。今天,二奶带我去看戏。没了来时的拘束,我开心的拉过二奶上了船,和撑船的刘阿爹唱起了渔歌。船行过,荡起一池碧水,凤轻拂,吹起我青色的裙摆,两者相融。有那么一瞬,我似乎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坐在铺子里,一碟绿豆糕,一碗酸梅汤,和二奶的邻里聊聊家常。一碗汤下肚,不知不觉的拉近了人们间的距离。这些不善言辞的人们,都在用最质朴的言辞表达他们对我的关爱。 水乡的小镇,小镇的人们,是多么可爱啊。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无心的关爱给予了一个孤独孩子多大的温情,就像一份古典的山水画卷但永不泛黄。 【解析】从选材来看,“给予”贴近生活实际,范围非常广泛。考生可以从熟悉的生活入手,写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对他的情意;可以关注自然,描写花草树木、山川风物带给他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可以放眼社会,写城市风貌、名胜古迹、文化艺术……可以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体现出语文命题的人文关怀。 从立意角度来看,小到家庭、学校、书本、名人、诗词,大到悠远历史、和谐社会,都是考生表情达意的突破口。“给予”不仅可以写别人对“我”,“我”对别人的“给予”,如欣赏大自然馈赠的瑰丽景观,体验诗意的人生旅途,品味名胜古迹散发的厚重气息,体现浓厚的历史积淀。还可以提升为传承和发扬,与时俱进,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徜徉经典文学的绚烂花园,领悟璀璨的文化魅力,置身社会营造的和谐氛围,抒发强烈的自豪之感…… 从能力的考查来看,这个作文题好写,但写好并不易。素材容易选择,撞车的可能性也就大。要想出彩,必须选材新颖别致。在立意上也要不落俗套。“给予”的过程要丰满,“给予”的对象还要能由“实”到“虚”,否则难免片面、肤浅、空洞。由实到虚、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体现出审题的精准、立意的深刻、写作的到位。“给予”不仅需要考生擦亮眼睛,用心捕捉,更需要他们审美和思考,提升自我、感染他人,并有益社会。所以,这个作文题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衡量着他们的审美情趣、人生观和价值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一听,跟我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某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孔乙己的命运。

例句:假如范进没能考中举人,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穷愁潦倒,饥饿而死。

假如孔乙己考中了举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其阅览室,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

A.宾至如归,少安毋躁

B.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C.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D.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他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他的另外两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句中奥楚蔑洛夫“裹紧”的动作是为了掩饰自己反复“变色”的难堪。

B. “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这里极其精彩地描写出了胡屠户对女婿无耻的恭维,一个“靠”字,道破其鄙陋的心理。

C. 《孔乙己》中“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通过“我”的回忆,再现了孔乙己的遭遇,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D. 本单元的四篇小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古今中外都有自私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