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襁褓/浆糊 茁壮/相形见绌 落...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褓/糊     壮/相形见  叶归根/丢三

B. /富     堵/茅顿开  成绩然/获益

C. 嚷/寒     机/而不舍  甘之如/百战不

D. /救     生/垂三尺  勇三军/冕堂皇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 qiǎng / jiàng zhuó/ chù luò/ là/;B. ráo/ ráo sè/ sè fěi/ fěi;C. xuān/ xuān qì/ qiè yí/ dài;D. dú/ shú dàn/xián guàn/ guān。据此可知B项都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___让梦想开花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齐白石作画,喜欢题“白石老人一挥”几个字,给人的印象好像是画得很快。其实,齐白石在任何时候作画、写字都是很认真很慎重的,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信手一挥过。齐白石坚持每天作画,他一辈子只有两次十天没画画。有一次是他害了大病,躺在床上十天不能起来。第二次是他因母亲去世,悲伤过度,十天没有动笔。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二)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 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委:抛弃,扔下。④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       蕃:多

B. 出淤泥而不     染:沾染(污染)

C. 濯清涟而不     妖:娇艳

D. 亭亭植         植:竖立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语段(一)中作者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写这两种花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语段(一)(二),说明周敦颐的人生态度和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一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地,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为,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B11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B12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说说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

3.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各自笑的原因是什么?

4.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下面是一位剪纸艺人为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而剪的剪纸。

材料二: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流传很广。它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民间多以纸张制作。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会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剪纸,说说这幅剪纸包含的内容和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剪纸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