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一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地,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为,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B11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B12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说说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

3.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各自笑的原因是什么?

4.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我”采苇花做装饰;②农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用苇花编毛窝。 2.]①“温暖”交代中心: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再现当时感受到的生活的乐趣。②“苇花”交代写作内容,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3.好笑我的行为,父亲笑“我”的天真和傻气,苇花到处都是,极其平凡,没人拿它当宝贝。农人不明白“我”采这个做什么。父亲笑“我”把苇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 4.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苇花比作老妇人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苇花平静温和的特点给人温暖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苇花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主要写了:①“我”采苇花做装饰。②村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用苇花编毛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下面是一位剪纸艺人为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而剪的剪纸。

材料二: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流传很广。它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民间多以纸张制作。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会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剪纸,说说这幅剪纸包含的内容和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剪纸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东京汴梁城开封,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昆曲、秦腔等其他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的。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剧以唱见长,唱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再者,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曲调诙谐欢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戏。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她的脸是离他那么近,她的衣裳是那么的干净光滑,她的唇是那么红,都使他觉得一种新的刺激,她还是那么老丑,可是比往常添加了一些活力。

这段文字中让祥子觉得与平时不大相同的“她”是______,“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的人。

(2)尼摩船长的潜艇在南极遇到了什么危险?他们是如何逃脱的?请简述该故事情节。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望远能让人心胸开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表达了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表达了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枯愧    幽寂   赤裸    紫藤萝

B. 遗憾    花苞   苦涩    不由得

C. 笼罩    涉足   缈小    指示灯

D. 花辫    懊丧   魂魄    苦涩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