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拓展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拓展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 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之不以其道 

(2)真无马邪   

(3)臣古之君人     

(4)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A. 潭西南

B.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C. 鸣之不能通其意

D. 时习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1.(1)策:用马鞭驱赶 (2)其:表示诘问,岂、难道 (3)闻:听说 (4)用 2.C 3.(1)只屈辱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死马尚且要花五百两黄金来买,何况是活马呢? 4.【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以千里称”;【乙】文中,因为君主渴求得到“千里马”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所以“千里马”得以脱颖而出。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策”:用马鞭驱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其”作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A连词,表修饰;B连词,表并列;C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并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精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请用原文语句填空,梳理文章结构。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问题:①千里马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里马遭遇: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填空。

(1)韩愈,字_____,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_______”,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___________”之首。

(2)“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我们学过的《_____》也是这种文体。《马说》通篇采用___________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___________

(3)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查看答案

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策  ①之不以其道

②执而临之

(2)其  ①鸣之而不能通

真无马邪

真不知马也

(3)之  ①奴隶人

②马千里者

(4)能  ①虽有千里之)

②安求其千里也

(5)而  ①伯乐不常有

②执策临之

 

查看答案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