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不管曾经是贫穷还是富裕,在那片土地上永远盛开...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不管曾经是贫穷还是富裕,在那片土地上永远盛开着天真、快乐、幸福、甜蜜的花朵,值得用一生去回忆。美好的童年对你来说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回忆起来,你会觉得有太多的东西留在那个花园里。

请将题目“留在童年花园里的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留在童年花园里的回忆 在我家楼下,有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不大,不过却是我的天堂。 花园里有许多品种的花卉,有粉得可爱的桃花、洁白如玉的玉兰、颜色多变的木芙蓉、清秀可人的月季……那里还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它可是花园里每一朵花的护花使者。 刚种上木芙蓉时,我才六岁,还不懂木芙蓉会变色。有一次,在和小朋友说那种花最美的时候,我说是雪白的木芙蓉,结果她们都不信,我就带她们去看木芙蓉。到了花园,我指着那些怒放的木芙蓉说:“看吧,就是这个。”果然不出我所料,个个都说好看。可是,有一个伙伴说的话却让我很惊讶,她说:“ 这些花真好看,而且是我最喜欢的粉红色。”听了这句话,我很诧异:“粉红色?可我今天早上看到的是白色的呀?”我认真看,芙蓉花真的变成粉红色的了。顿时,伙伴们鸦雀无声,个个都望着我。 终于,有人发话了:“今天,我正要去找你们的时候,看到一个叔叔,他拿着油漆桶,上面还写着粉红色呢。我猜,会不会是他给花染了粉红色,”大家听了这句话都点头同意。然后,我又提议了:“那个叔叔给花染上颜色,我们就帮着洗掉吧。”大家觉得主意不错,就纷纷回家拿来水桶和抹布。结果,花没洗成,却把花弄残了。回家,我把我的"英雄事迹"告诉了妈妈,很傻很天真的我本以为能继写雷锋日记,可是,唉……不过幸好只洗了一棵花,不然后果很严重滴。 春天过去,夏天过去,秋天又来了,木芙蓉花又开了,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给木芙蓉洗澡的傻事,我再也不会做了。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比较新颖,会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从“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这句话的提示可知,写作的内容应该是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即写出自己童年里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或者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可以在记叙的同时穿插抒情,让读者感到亲切和自然。结构上可以采用总分式或是首尾呼应的方式,使文章更加严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说明文阅读

严冬漫话热对流

①刚入冬那会儿,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北方使用率最高的问候语,不是“吃了吗”,而是“你家来暖气了吗”。暖气一来,严冬就不叫事儿了。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那些热乎乎的暖气片,很多都是安装在窗户下面的。这是为什么呢?

②暖气能让我们的家温暖如春,与空气热对流的原理有关。在自然界中,如果温度不均,热量就会从较热部分向较冷部分传递,使温度趋向均匀,这主要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实现。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热量从温度高的暖气片向室内空气传递,室内空气被加热后,人们就会觉得很暖和。在热对流过程中,冷热空气温差越大,对流速度越快,传热速率也就越快。窗户处于室内与室外“交界”,是家里隔热保温最薄弱的地方,同时,从窗户缝隙也会渗入少量的冷风。如果将暖气片安在窗户下方,暖气边上的热空气和窗户边上的冷空气温差大,密度差也大,因此冷空气不断下沉,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热空气热对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由暖气片散发出的热量也随之增加。

③热对流的例子有很多,且再举一例:去过海边的人都曾感受过海风的魅力,海风是如何形成的呢?咱们先来说一个概念——比热容,它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散热的能力。热量=比热容×物体质量×温度差。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热量一定),由于地表的比热容比海水要小很多,所以地表升温比海洋快。陆地表层空气和地表进行对流换热后,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使低空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而海洋则正好相反,下层空气受冷收缩,密度变大,气压升高。在海陆交界区域,海面冷空气随即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同时,陆地高层热空气吹向海洋,二者也在进行着热对流,使温度趋于均衡,这也是为什么沿海城市普遍“冬暖夏凉”。

④以上说的是热对流的“好处”,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抑制热对流的例子:房屋窗子的玻璃如果是双层的,冬天保温效果要比单层玻璃的窗子好很多,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多了一层玻璃。当采用双层玻璃时,室外的冷空气只能和外层玻璃发生对流换热,外层玻璃温度下降很快,而玻璃夹层中的空气由于无法流动,和内外层玻璃都不会发生对流换热。因此,仅依靠空气较小的热导率传输冷量,室内温度自然就不会下降得很快。

(选自《今晚报》2017年1月9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在说明对象时举了哪三个例子?

3.第②段中加点的“主要”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4.第②、③、④段除举例子外,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5.第④段所举例子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傅雷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①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②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①竹枧:毛竹做的水管或水槽。②楻桶:大木桶。在这里指连同下面受火的铁锅在内的楻桶。

1.解析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而闽省独其盛  专:________________

(2)节芒种  届:________________

(3)登山砍伐  则:________________

(4)注水中漂浸  其: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浸 至 百 日 之 外 加 功 槌 洗 洗 去 粗 壳 与 青 皮(是名杀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写出标志性语句。

 

查看答案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围绕“有效劝阻他人吸烟”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活动选取的一个禁烟标志图。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简要写出图片内容及寓意,并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组数据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吸烟的年龄与患肺癌的概率

15岁以下

20~24岁

25岁以上

19.68%

10.08%

4.08%

 

 

 

 

吸烟与疾病的相关率

肺癌

口腔癌

肾癌

膀胱癌

冠心病

85%

50%~70%

30%~40%

30%~40%

25%

 

(3)5月31日,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到长途车站对吸烟者进行现场劝阻。候车室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一边咳嗽一边吸烟。请你上前对老大爷说几句劝阻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对两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片所示字体为行书。

B. 图中两个字分别是“花”“茶”。

C. 两个字的部首“艹”写法不一样,都是错误书写。

D. 图中书法线条流畅,运笔简洁,都稍向左倾斜,有独特的美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