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B.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指破坏景观的种种行为。)

C. 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繁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震……(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D.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这里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解释有误,“大煞风景”比喻败坏兴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露(luǒ)      石(lì)      气喘吁(yū)

B. 角(lèng)     诚(qián)    接而至(zhǒng)

C. (bó)       咒(zǔ)      大风景(shà)

D. (niàng)    动(rú)      有人迹(xiǎn)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关注社会,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事情和事物;参加公益活动,你会发现人心是如此美丽;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你会发现诗词是如此美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一双双伸出的援助之手,你会发现人性是如此美丽……

请以“美丽”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选自《核舟记》)

【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核侧出浮屠②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寐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③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选自宋起凤《核工记》)

【注释】①雉:城墙垛子。②屠:塔。③舣舟:拢船靠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以寸之木____________

(2)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_

(3)罔不因势____________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____________

(5)其两膝相____________

(6)全核向背____________

(7)有客凭几假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3.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这一细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ō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____________

(2)水清冽____________

(3)潭中鱼百许头____________

(4)日光下____________

(5)以其境过____________

(6)将何而非病____________

(7)穷耳目之以自适也哉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不 然 连 山 绝 壑 长 林 古 木 振 之 以 清 风 照 之 以 明 月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

(2)初极狭,通人____________

(3)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______

(5)答之____________

(6)此中人____________

(7)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从选段中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没有战乱。

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