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ō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____________

(2)水清冽____________

(3)潭中鱼百许头____________

(4)日光下____________

(5)以其境过____________

(6)将何而非病____________

(7)穷耳目之以自适也哉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不 然 连 山 绝 壑 长 林 古 木 振 之 以 清 风 照 之 以 明 月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1.(1)以……为乐(2)格外(3)大约(4)穿透(5)凄清(6)去,到(某地)(7)美景 2.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3.(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是和游玩的人相互逗乐。 (2)这些都是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 4.【甲】文中的被贬者看见“四面竹树环合”的景色,感到心情凄凉、忧伤孤独;【乙】文中的被贬者寄情山水,坦然从容、旷达超然。 【解析】(甲)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乙)选自《黄州快哉亭记》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乙)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自适山水之间,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如果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诗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心乐之”中“乐”意思是“以……为乐”。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翕忽”意思是“轻快敏捷的样子”,“胜”意思是“能忍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

(2)初极狭,通人____________

(3)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______

(5)答之____________

(6)此中人____________

(7)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从选段中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没有战乱。

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 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 《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某校组织开展主题为“我与古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山清水秀是我省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社团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山水的诗句,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  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情况调查表

阅读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3)王刚同学在谈到活动的收获时,写了下面的内容,请你读后完成①~③题。

学校诗词活动开展得非常好,【A】随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觉得,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B】我们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运用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享受古诗词。那么,【C】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背诵积累,其次,要注重对关键词的品析,第三,要通过想象进入诗词营造的意境,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①画线句【A】中,“________”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________”。

②画线句【B】有语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C】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神情与苏、黄不

B.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 奇巧人曰王叔远/为字共三十

D. 向所志,遂迷/未果,病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