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某校组织开展主题为“我与古诗词”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山清水秀是我省的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社团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山水的诗句,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  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情况调查表

阅读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3)王刚同学在谈到活动的收获时,写了下面的内容,请你读后完成①~③题。

学校诗词活动开展得非常好,【A】随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觉得,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B】我们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运用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享受古诗词。那么,【C】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背诵积累,其次,要注重对关键词的品析,第三,要通过想象进入诗词营造的意境,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①画线句【A】中,“________”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________”。

②画线句【B】有语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C】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①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时缺乏计划性,随意性比较强 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3)①改善 提高 ②将“运用古诗词” 与“学习古诗词”调换位置 【示例】如何学好古诗词呢?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有关山水的诗句有很多,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认识。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图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比较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时缺乏计划性,随意性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这些都是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第(3)小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和拟写句子的能力。A句用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B句语序不当,将“运用古诗词”与“学习古诗词”交换位置。C处填写的句子应该是一个过渡句。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可以填写:如何学好古诗词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神情与苏、黄不

B.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 奇巧人曰王叔远/为字共三十

D. 向所志,遂迷/未果,病终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刚播不久的《朗读者》则通过朗读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①  (进而 同时)传播出精神,展现出人生。  ②  (介于 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翻看的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dàng起伏的情节,随着主持人亲切温和的语调,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静静地倾听与欣赏。这里每个朗读者所朗读的内容,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厉和感受所选,或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心弦。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跌dàng________起伏    情不自________     拨动心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涓涓流淌”中“涓涓”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请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故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7·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夑《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行世间】

(3)在 9 月 28 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