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① 我考上大学那一天,从来不曾进过城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① 我考上大学那一天,从来不曾进过城的父亲做了个决定——带着母亲到城里打工供我读书。他知道,土里刨出来的那点收成仅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② 最开始进城时,他只是干些建筑小工这样的活儿,后来,他发现我们学校旁边的小吃店都很火,于是他向同乡借钱,在我们学校的西门口租了个烧烤摊。

③ 能够想象吗?那样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子,每个月可以净赚五千多块钱。父亲总是在打烊后就着当天卖剩下的肉串,让我陪他喝上点小酒。喝了酒的父亲让母亲数钱给我看,然后对我说:“儿子,爹知道读了大学不意味着就彻底改写了命运,现在,不少大学生工作找不到,就算找到工作了,赚的钱还没有我一个卖羊肉串的多。爹想告诉你,人的命都攥在自己的手里。你看爹,大字不识几个,也可以在这城里养家糊口。因为啥,因为爹养了个好儿子,把爹拽到城里来了。你就记得一点,只要为人诚实善良,就遍地是黄金,处处都有机会。”

④ 大二那一年,母亲病逝。父亲独自守着烧烤摊,他对我说:“在这城里买个房子不容易,爹得帮你把首付钱置下,等你成家立业了,我就回乡下养老。我这梦里梦外全是乡下的人和事。”

⑤ 大四暑假的一天晚上,我在父亲的烧烤摊帮忙。即将收摊时,来了四个社会小青年,明显已经喝高了。他们叫了肉串和啤酒,父亲便劝他们:“孩子,喝得也差不多了,早点回家,免得父母惦记。”那四个人当场跟他发火:“怎么, 怕不给你钱啊。叫你上啥就上啥呗,少废话。”父亲没有跟他们计较,默默地烤肉串。父亲烤好肉串后,我给他们送了过去。一个小青年对我说:“太咸了。”于是,我把肉串拿了回去,重新烤了新的,等到再送过去时,另一个小青年又说:“忘了告诉你,我不爱吃烤得这么焦的。”看到我站在那里,第三个小青年站起身来把我的眼镜抢了过去扔在地上说:“一个臭烧烤的,戴眼镜装斯文。”这时,父亲走了过来,捡起我的眼镜,对那四个人说:“肉串我再重新烤给你们。”在后厨,父亲小声地对我说:“他们喝多了,别跟酒鬼一般见识。”我说:“知道了。”新的肉串烤好后,父亲送过去,他们却坚持要我来送。于是,我把盘子端给他们。这时,一个小青年拿起还很烫的钎子扎我的胳膊。我终于忍无可忍地对他们说:“你们再闹事, 我就报警。”这句话激怒了他们。四个人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开始对我拳打脚踢。父亲冲过来拉架,他们其中两个人抱住了他,剩下的两个人把我踹倒在地, 不分头脚地拼命踢着。混沌之中,我听到一声山一般的怒吼,然后,一个小青年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他三个疯了一般逃跑了。我的四周终于静了下来,我只看到父亲手里拎着切肉的尖刀,冷静地对我说:“报警吧。”

⑥ 父亲被判了20年。在法庭上,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别当着一个当爹的面打他的孩子。”

⑦ 每个月我都会去看他,给他带去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我工作了,月薪5000元;我辞职了,自己开了一家公司;我在谈恋爱,女孩想来看他;他的孙子出生了……不是炫耀,只是想留个硬汉的形象在他心中。

⑧ 每一次,他都笑着说:“意料之内,意料之内,我儿子可不是白给的。”其实,我看得出来,他心里很难受,就像每一次我走出监狱都会一个人在路上放声痛哭一样。他说:别惹孩子他爹,而我从此懂得:不能在父亲面前落泪。

⑨ 记得,那时母亲还在,有一年过母亲节时,我拿奖学金给母亲买了一条项链。父亲羡慕地说:“这世界上还是当妈的最合算啊,你听那些歌唱的,什么世上只有妈妈好,什么上学的书包是妈给缝的,饺子是妈给包的,可轮到咱当爹的呢,不是登山的梯就是拉车的牛,更惨的是,还口口声声说:希望你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他说完这话,我们一家三口笑得直不起腰来。

⑩ 记忆很暖,现实很疼。从此,快乐悲伤时,我都会一个人在心里唱那首歌——崔京浩的《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1.仔细品读第③段中画横线部分,简要概括父亲说的这段话里包含哪几层意思。

2.文章结尾说:“记忆很暖,现实很疼”,结合全文概括“很暖”的记忆和“很疼”的现实指的是什么内容。

“很暖”的记忆指的是:

“很疼”的现实指的是:

3.第⑧段写道:“每一次,他都笑着说:‘意料之内,意料之内,我儿子可不是白给的。’”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笑”包含哪些情感。

4.本文文题为“父亲是儿登天的梯”,文中的“我”总在心里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请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父亲是“我”登天的梯?

 

1.(1)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由自己努力决定. (2)只要为人诚实善良,就处处都有机会。 2.“很暖”的记忆指的是:父亲羡慕“我”给母亲送礼物并调侃自己时一家人和谐轻松幸福的氛围。 “很疼”的现实指的是:父亲为保护被打的“我”犯罪并被判刑。 3.父亲的“笑”是对儿子事业有成的骄傲,对儿子生活美满的的欣慰; 父亲的“笑”是为自己保护儿子被关进监狱的代价没有白费的欣慰; 父亲的“笑”也是为了掩饰内心的难受。 4.父亲辛苦工作从而让我从经济上无后顾之忧,安心求知; 父亲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父亲在我遇到危险时不顾一切保护我的安全; 父亲为了我像梯子一样默默承受,让我成长。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父亲的话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由自己努力决定;二是只要为人诚实善良,就处处都有机会。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准确把握词义,可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暖”的是记忆,指父亲羡慕“我”给母亲送礼物并调侃自己时一家人和谐轻松幸福的氛围;“疼”的是现实,指父亲为保护被打的“我”犯罪并被判刑。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思想感情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故事情节,可以知道,父亲的“笑”包含着复杂的情感:对儿子事业有成的骄傲;对儿子生活美满的的欣慰;对保护儿子付出代价没有白费的欣慰;对内心难受情感的掩饰。 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题目“父亲是儿登天的梯”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纵观全文,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教育和扶持:辛苦打工让我安心上大学;教给我做人的道理;不顾一切保护“我”的安全。可见,父亲为了“我”就像梯子一样默默承受,让我成长。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1)__________,志在千里。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客谢之            谢:道谢    B. 人有道其父字者     道:说

C. 今去彼而居此      去 :离开    D. 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避:逃避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B. 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C. 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D. 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九岁时,司马朗就有“不尊重别人父母,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的见地。

B. 司马朗十二岁考取童子郎,监考官因为他身形高大,怀疑他瞒报了年龄。

C. 司马朗在劝阻李绍的时候,用“唇齿”来比喻温地与野王之间的关系。

D. 任衮州刺史时,司马朗提倡节约,常常让部下穿粗布衣服,吃粗劣食物。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迷局

① 瓜园里,南瓜的小苗刚刚露头时,萤火虫就拿它当鲜嫩的点心来啃食,几只萤火虫就能把它啃得麻麻点点,让可怜的南瓜苗断了生机。

②农场的老周为我们示范怎样为柔弱的小苗驱赶萤火虫:他从镇上学校食堂里搜罗来成筐的鸡蛋壳,用火钳夹着,逐一在火苗上燎烤,直到鸡蛋壳发出微微的焦气。然后,再搜罗一些竹筷,钳断筷子做成小棍,在南瓜苗的近旁用小棍支起烧焦了的鸡蛋壳,如同撑起一顶顶迷你的华盖。

③萤火虫惧怕焦蛋壳的气味,有了这个防护措施,它们就避而远之了。等南瓜苗长大,伸展出日新月异的牵藤,叶子转眼间比巴掌还要大,农人们就不管萤火虫来不来吃了。喷杀虫药的办法是他们绝对不喜欢的。夏日的菜园,怎能没有萤火虫飞舞?在农场里,萤火虫绝对不算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害虫,根本不需要用农药来喷杀。

④ 南瓜开花了,农场小孩的夏日游戏,就是蹑手蹑脚走近南瓜花(一般是雄花),右手将花瓣口猛地拢紧,左手掐下花柄,数只萤火虫就由此“入瓮”了。回家后用瓶子把萤火虫装起来,就成了蚊帐里的一盏小灯----亮莹莹的幻想之灯。这种捉虫法,就像跟萤火虫做游戏。被孩子折下来的南瓜花,虽然已经被萤火虫啃出小洞,也会被裹上面糊油炸了当茶点,不会浪费。

⑤相比之下,喷药是最没有长远眼光的做法。吃了被药放翻的虫子,鸟雀也会中毒的。鸟雀遭毒杀,大自然原本不动声色勾连着的被粗暴地扯断,第二年的虫害会变本加厉。

⑥但鸟雀也是要防的。以梨为例,如果不防鸟,梨子长到兵乓球大小,就会被鸟儿东一口、西一口啄出很多洞。梨子还在幼年时期,就毁了。因此,梨子结出来没多久就要被套上小袋子,隔一段时间还要换大袋。这是相当考验人眼、心、手能否合一的体力活:每个人肚子上系一个褡裢式的围兜,纸袋就放在围兜里,左手拿出一小沓纸袋,右手飞快地抽、套,用订书机咔嚓一下封口。专注的熟手,扛着沉重的铁梯爬上爬下,一天能套十来棵树,数千只梨子。可有一件事相当奇怪:就算藏到枝条缝隙里的梨子,他们套起来也没有一个漏网的,但偏偏漏过了向阳面的几只梨。

⑦梨园老板说:“那是给鸟留着的。梨不留,鸟不来,梨园里的害虫就会泛滥成灾。”

⑧套了袋子也不解决问题?是的,因为梨子需要呼吸,袋口不能封得太死,食心虫完全有缝隙钻进去。这样,套了袋还需要除虫。而除虫就要去袋喷药,那可耗费人工。

⑨于是,最好的办法还是留下向阳处最醒目、最甜美的果实,邀请吃虫的鸟儿来驻留。鸟雀的啄食,肯定也除不尽所有的害虫,但有什么关系?有虫眼的梨子收下来,就不卖了,秋天他们会自己熬一些秋梨膏来吃。

⑩农人讲不出“和谐共生”之类的大道理,他们只知道梨子、鸟雀、害虫之间的微妙牵制是大自然布下的迷局,他们宽容地笑着说:“要留有余地,因为大家都要过下去。”

1.下列关于“南瓜与萤火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 南瓜长出牵藤后,叶子比巴掌还要大,农人们就越发想办法防治萤火虫。

B. 农民把鸡蛋壳烧焦,在南瓜小苗的近旁用小棍撑起一个个小鸡蛋壳,可驱赶萤火虫。

C. 南瓜开花了,小孩子们右手将花瓣口猛地拢紧,左手掐下花柄,可以逮住萤火虫。

D. 萤火虫不是对南瓜危害最大的害虫,夏日的菜园,有萤火虫飞舞是正常现象。

2.下了关于农人们“留下向阳处最醒目、最甜美的果实”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喷药,大自然原本不动声色勾连着的生物链会被粗暴地折断,第二年的害虫会变本加厉。

B. 如果套袋子,梨子结出来没多久就要被套上小袋子,隔一段时间还要换大袋。这是相当考验人眼、心、手能否合一的体力活。

C. 即便是套了袋子也不解决问题。因为梨子需要呼吸,袋口不能封得太死,这样食心虫可以钻进去。套了袋还需除虫、喷药,耗费人工。

D. 梨不留,鸟不来,梨园里的害虫就会泛滥成灾。这是农人们利用动物的食物链来防治害虫的好方法。

3.下列对文题“大自然的迷局”的理解,符合作者表达意图的一项是 (    )

A. 为什么烧焦的鸡蛋壳,可驱赶萤火虫?文中没有交代,这是一个迷局。

B. 喷洒农药可以彻底地清除当年的害虫,可农人们为什么不使用这种方法呢?

C. 农人们邀请吃虫的鸟儿来驻足。但,鸟雀的啄食,肯定除不尽所有的害虫,那农人们     还会想什么办法呢?

D. 梨子、鸟雀、害虫之间的微妙牵制关系看似迷局,其实就是生物在食物链上体现出来的共同规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服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 对已经习惯“极速达”“当日达”“次日达”的国内消费者来说,跨境电商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的物流时间过于漫长。

B. 过了明后的暖,下周,天气就急转“冻”;气温或者一夜之间高台跳水10℃,雪姑娘也将到访本市。

C. 200多名身穿红黑汉服的高校学子受礼加服、加冠笈笄,通过传统汉民族仪典,完成了由“孺子”向“成人”的角色转变。

D. 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水浒传》当然是旷世杰作,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出身所带来的局限,却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应。

B.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C. 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经过奋力拼搏,终于赢得了游泳团体冠军。

D. 在这个小品中,并没有给观众多少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拿残疾人开玩笑的做法引起许多人的反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