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填空 (1)__________,志在千里。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填空

(1)__________,志在千里。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

 

(1)老骥伏枥 (2)休将白发唱黄鸡 (3)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类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骥”“枥”“侯”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客谢之            谢:道谢    B. 人有道其父字者     道:说

C. 今去彼而居此      去 :离开    D. 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避:逃避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B. 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C. 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D. 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九岁时,司马朗就有“不尊重别人父母,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的见地。

B. 司马朗十二岁考取童子郎,监考官因为他身形高大,怀疑他瞒报了年龄。

C. 司马朗在劝阻李绍的时候,用“唇齿”来比喻温地与野王之间的关系。

D. 任衮州刺史时,司马朗提倡节约,常常让部下穿粗布衣服,吃粗劣食物。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迷局

① 瓜园里,南瓜的小苗刚刚露头时,萤火虫就拿它当鲜嫩的点心来啃食,几只萤火虫就能把它啃得麻麻点点,让可怜的南瓜苗断了生机。

②农场的老周为我们示范怎样为柔弱的小苗驱赶萤火虫:他从镇上学校食堂里搜罗来成筐的鸡蛋壳,用火钳夹着,逐一在火苗上燎烤,直到鸡蛋壳发出微微的焦气。然后,再搜罗一些竹筷,钳断筷子做成小棍,在南瓜苗的近旁用小棍支起烧焦了的鸡蛋壳,如同撑起一顶顶迷你的华盖。

③萤火虫惧怕焦蛋壳的气味,有了这个防护措施,它们就避而远之了。等南瓜苗长大,伸展出日新月异的牵藤,叶子转眼间比巴掌还要大,农人们就不管萤火虫来不来吃了。喷杀虫药的办法是他们绝对不喜欢的。夏日的菜园,怎能没有萤火虫飞舞?在农场里,萤火虫绝对不算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害虫,根本不需要用农药来喷杀。

④ 南瓜开花了,农场小孩的夏日游戏,就是蹑手蹑脚走近南瓜花(一般是雄花),右手将花瓣口猛地拢紧,左手掐下花柄,数只萤火虫就由此“入瓮”了。回家后用瓶子把萤火虫装起来,就成了蚊帐里的一盏小灯----亮莹莹的幻想之灯。这种捉虫法,就像跟萤火虫做游戏。被孩子折下来的南瓜花,虽然已经被萤火虫啃出小洞,也会被裹上面糊油炸了当茶点,不会浪费。

⑤相比之下,喷药是最没有长远眼光的做法。吃了被药放翻的虫子,鸟雀也会中毒的。鸟雀遭毒杀,大自然原本不动声色勾连着的被粗暴地扯断,第二年的虫害会变本加厉。

⑥但鸟雀也是要防的。以梨为例,如果不防鸟,梨子长到兵乓球大小,就会被鸟儿东一口、西一口啄出很多洞。梨子还在幼年时期,就毁了。因此,梨子结出来没多久就要被套上小袋子,隔一段时间还要换大袋。这是相当考验人眼、心、手能否合一的体力活:每个人肚子上系一个褡裢式的围兜,纸袋就放在围兜里,左手拿出一小沓纸袋,右手飞快地抽、套,用订书机咔嚓一下封口。专注的熟手,扛着沉重的铁梯爬上爬下,一天能套十来棵树,数千只梨子。可有一件事相当奇怪:就算藏到枝条缝隙里的梨子,他们套起来也没有一个漏网的,但偏偏漏过了向阳面的几只梨。

⑦梨园老板说:“那是给鸟留着的。梨不留,鸟不来,梨园里的害虫就会泛滥成灾。”

⑧套了袋子也不解决问题?是的,因为梨子需要呼吸,袋口不能封得太死,食心虫完全有缝隙钻进去。这样,套了袋还需要除虫。而除虫就要去袋喷药,那可耗费人工。

⑨于是,最好的办法还是留下向阳处最醒目、最甜美的果实,邀请吃虫的鸟儿来驻留。鸟雀的啄食,肯定也除不尽所有的害虫,但有什么关系?有虫眼的梨子收下来,就不卖了,秋天他们会自己熬一些秋梨膏来吃。

⑩农人讲不出“和谐共生”之类的大道理,他们只知道梨子、鸟雀、害虫之间的微妙牵制是大自然布下的迷局,他们宽容地笑着说:“要留有余地,因为大家都要过下去。”

1.下列关于“南瓜与萤火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 南瓜长出牵藤后,叶子比巴掌还要大,农人们就越发想办法防治萤火虫。

B. 农民把鸡蛋壳烧焦,在南瓜小苗的近旁用小棍撑起一个个小鸡蛋壳,可驱赶萤火虫。

C. 南瓜开花了,小孩子们右手将花瓣口猛地拢紧,左手掐下花柄,可以逮住萤火虫。

D. 萤火虫不是对南瓜危害最大的害虫,夏日的菜园,有萤火虫飞舞是正常现象。

2.下了关于农人们“留下向阳处最醒目、最甜美的果实”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喷药,大自然原本不动声色勾连着的生物链会被粗暴地折断,第二年的害虫会变本加厉。

B. 如果套袋子,梨子结出来没多久就要被套上小袋子,隔一段时间还要换大袋。这是相当考验人眼、心、手能否合一的体力活。

C. 即便是套了袋子也不解决问题。因为梨子需要呼吸,袋口不能封得太死,这样食心虫可以钻进去。套了袋还需除虫、喷药,耗费人工。

D. 梨不留,鸟不来,梨园里的害虫就会泛滥成灾。这是农人们利用动物的食物链来防治害虫的好方法。

3.下列对文题“大自然的迷局”的理解,符合作者表达意图的一项是 (    )

A. 为什么烧焦的鸡蛋壳,可驱赶萤火虫?文中没有交代,这是一个迷局。

B. 喷洒农药可以彻底地清除当年的害虫,可农人们为什么不使用这种方法呢?

C. 农人们邀请吃虫的鸟儿来驻足。但,鸟雀的啄食,肯定除不尽所有的害虫,那农人们     还会想什么办法呢?

D. 梨子、鸟雀、害虫之间的微妙牵制关系看似迷局,其实就是生物在食物链上体现出来的共同规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服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 对已经习惯“极速达”“当日达”“次日达”的国内消费者来说,跨境电商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的物流时间过于漫长。

B. 过了明后的暖,下周,天气就急转“冻”;气温或者一夜之间高台跳水10℃,雪姑娘也将到访本市。

C. 200多名身穿红黑汉服的高校学子受礼加服、加冠笈笄,通过传统汉民族仪典,完成了由“孺子”向“成人”的角色转变。

D. 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水浒传》当然是旷世杰作,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出身所带来的局限,却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应。

B.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C. 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经过奋力拼搏,终于赢得了游泳团体冠军。

D. 在这个小品中,并没有给观众多少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拿残疾人开玩笑的做法引起许多人的反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这些被风吹日晒雨水        只留有断壁残痕的古长城,朝迎东方日出,暮送大漠夕阳,与荒野朔风       一体,形成了一大边塞人文景观,构成了一部        着千年厚重历史的巨书。

A. 侵吞     融为   沉淀    B. 侵蚀    化为      积淀

C. 侵蚀     融为   积淀    D. 侵吞    化为      沉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