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迷局 ① 瓜园里,南瓜的小苗刚刚露头时,萤火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自然的迷局

① 瓜园里,南瓜的小苗刚刚露头时,萤火虫就拿它当鲜嫩的点心来啃食,几只萤火虫就能把它啃得麻麻点点,让可怜的南瓜苗断了生机。

②农场的老周为我们示范怎样为柔弱的小苗驱赶萤火虫:他从镇上学校食堂里搜罗来成筐的鸡蛋壳,用火钳夹着,逐一在火苗上燎烤,直到鸡蛋壳发出微微的焦气。然后,再搜罗一些竹筷,钳断筷子做成小棍,在南瓜苗的近旁用小棍支起烧焦了的鸡蛋壳,如同撑起一顶顶迷你的华盖。

③萤火虫惧怕焦蛋壳的气味,有了这个防护措施,它们就避而远之了。等南瓜苗长大,伸展出日新月异的牵藤,叶子转眼间比巴掌还要大,农人们就不管萤火虫来不来吃了。喷杀虫药的办法是他们绝对不喜欢的。夏日的菜园,怎能没有萤火虫飞舞?在农场里,萤火虫绝对不算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害虫,根本不需要用农药来喷杀。

④ 南瓜开花了,农场小孩的夏日游戏,就是蹑手蹑脚走近南瓜花(一般是雄花),右手将花瓣口猛地拢紧,左手掐下花柄,数只萤火虫就由此“入瓮”了。回家后用瓶子把萤火虫装起来,就成了蚊帐里的一盏小灯----亮莹莹的幻想之灯。这种捉虫法,就像跟萤火虫做游戏。被孩子折下来的南瓜花,虽然已经被萤火虫啃出小洞,也会被裹上面糊油炸了当茶点,不会浪费。

⑤相比之下,喷药是最没有长远眼光的做法。吃了被药放翻的虫子,鸟雀也会中毒的。鸟雀遭毒杀,大自然原本不动声色勾连着的被粗暴地扯断,第二年的虫害会变本加厉。

⑥但鸟雀也是要防的。以梨为例,如果不防鸟,梨子长到兵乓球大小,就会被鸟儿东一口、西一口啄出很多洞。梨子还在幼年时期,就毁了。因此,梨子结出来没多久就要被套上小袋子,隔一段时间还要换大袋。这是相当考验人眼、心、手能否合一的体力活:每个人肚子上系一个褡裢式的围兜,纸袋就放在围兜里,左手拿出一小沓纸袋,右手飞快地抽、套,用订书机咔嚓一下封口。专注的熟手,扛着沉重的铁梯爬上爬下,一天能套十来棵树,数千只梨子。可有一件事相当奇怪:就算藏到枝条缝隙里的梨子,他们套起来也没有一个漏网的,但偏偏漏过了向阳面的几只梨。

⑦梨园老板说:“那是给鸟留着的。梨不留,鸟不来,梨园里的害虫就会泛滥成灾。”

⑧套了袋子也不解决问题?是的,因为梨子需要呼吸,袋口不能封得太死,食心虫完全有缝隙钻进去。这样,套了袋还需要除虫。而除虫就要去袋喷药,那可耗费人工。

⑨于是,最好的办法还是留下向阳处最醒目、最甜美的果实,邀请吃虫的鸟儿来驻留。鸟雀的啄食,肯定也除不尽所有的害虫,但有什么关系?有虫眼的梨子收下来,就不卖了,秋天他们会自己熬一些秋梨膏来吃。

⑩农人讲不出“和谐共生”之类的大道理,他们只知道梨子、鸟雀、害虫之间的微妙牵制是大自然布下的迷局,他们宽容地笑着说:“要留有余地,因为大家都要过下去。”

1.下列关于“南瓜与萤火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 南瓜长出牵藤后,叶子比巴掌还要大,农人们就越发想办法防治萤火虫。

B. 农民把鸡蛋壳烧焦,在南瓜小苗的近旁用小棍撑起一个个小鸡蛋壳,可驱赶萤火虫。

C. 南瓜开花了,小孩子们右手将花瓣口猛地拢紧,左手掐下花柄,可以逮住萤火虫。

D. 萤火虫不是对南瓜危害最大的害虫,夏日的菜园,有萤火虫飞舞是正常现象。

2.下了关于农人们“留下向阳处最醒目、最甜美的果实”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喷药,大自然原本不动声色勾连着的生物链会被粗暴地折断,第二年的害虫会变本加厉。

B. 如果套袋子,梨子结出来没多久就要被套上小袋子,隔一段时间还要换大袋。这是相当考验人眼、心、手能否合一的体力活。

C. 即便是套了袋子也不解决问题。因为梨子需要呼吸,袋口不能封得太死,这样食心虫可以钻进去。套了袋还需除虫、喷药,耗费人工。

D. 梨不留,鸟不来,梨园里的害虫就会泛滥成灾。这是农人们利用动物的食物链来防治害虫的好方法。

3.下列对文题“大自然的迷局”的理解,符合作者表达意图的一项是 (    )

A. 为什么烧焦的鸡蛋壳,可驱赶萤火虫?文中没有交代,这是一个迷局。

B. 喷洒农药可以彻底地清除当年的害虫,可农人们为什么不使用这种方法呢?

C. 农人们邀请吃虫的鸟儿来驻足。但,鸟雀的啄食,肯定除不尽所有的害虫,那农人们     还会想什么办法呢?

D. 梨子、鸟雀、害虫之间的微妙牵制关系看似迷局,其实就是生物在食物链上体现出来的共同规律。

 

1.A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做出选择。根据文中“等南瓜苗长大,伸展出日新月异的牵藤,叶子转眼间比巴掌还要大,农人们就不管萤火虫来不来吃了”一句,可以判断A项表述错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做出选择。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留下向阳处最醒目、最甜美的果实”是为了让鸟儿来吃,有了鸟儿的光临,虫害也就减少了,这是生物界“和谐共生”的法则,B项与这一法则无关。 3.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标题“大自然的迷局”表面指梨子、鸟雀、害虫之间的微妙牵制关系,其实指的是生物在食物链上体现出来的共同规律。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标点服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 对已经习惯“极速达”“当日达”“次日达”的国内消费者来说,跨境电商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的物流时间过于漫长。

B. 过了明后的暖,下周,天气就急转“冻”;气温或者一夜之间高台跳水10℃,雪姑娘也将到访本市。

C. 200多名身穿红黑汉服的高校学子受礼加服、加冠笈笄,通过传统汉民族仪典,完成了由“孺子”向“成人”的角色转变。

D. 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水浒传》当然是旷世杰作,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出身所带来的局限,却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应。

B.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C. 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们经过奋力拼搏,终于赢得了游泳团体冠军。

D. 在这个小品中,并没有给观众多少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拿残疾人开玩笑的做法引起许多人的反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这些被风吹日晒雨水        只留有断壁残痕的古长城,朝迎东方日出,暮送大漠夕阳,与荒野朔风       一体,形成了一大边塞人文景观,构成了一部        着千年厚重历史的巨书。

A. 侵吞     融为   沉淀    B. 侵蚀    化为      积淀

C. 侵蚀     融为   积淀    D. 侵吞    化为      沉淀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 浩瀚          虬(qiú) 枝         磕绊(pàn)     弛骋

B. 浮躁          荒谬(miù)          濡染(rú)      沮丧

C. 诓骗          袅娜(nuó)        自艾(yì)       秀颀

D. 悲怆          潜(qián)滋暗长   慨(kǎi)叹     无垠

 

查看答案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时间流逝,一切不能重来。我们经历的每一个时刻都不能重复,有的凝固成令人回味的美好,有的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可以回到过去,你想回到过去的哪一个时刻?

请以“回到那一个时刻”为题。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