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

现代文阅读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文中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

2.说说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

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3.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4.现实生活中,你说过美丽的谎言吗?说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1.老师说,所有的学生都得了第一名。“我”告诉母亲我一切顺利。母亲在电话中说她一切都好。 2.敏锐原意是反应灵敏,目光尖锐,这里指人们带着不友好,嘲笑的眼光看着我,瞧不起我,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害怕以及厌恶之情。 3.结构上:过渡作用;由写我美丽的谎言转入到写母亲美丽的谎言。 4.一次,妈妈去出差,为了不让她担心我,每次打电话我都告诉妈妈我很好 【解析】 1.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全文,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人物和对应的所说的谎言,组织成通顺的句子即可。(1)老师说,所有的学生都得了第一名。(2)“我”告诉母亲我一切顺利。(3)母亲在电话中说她一切都好。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文中三次说谎的故事后作者的评论来理解。根据文中“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和“唯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两句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结合词语的原意和在文中的描述环境来理解。敏锐原意是反应灵敏,目光尖锐,这里指人们带着不友好,嘲笑的眼光看着我,瞧不起我,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害怕以及厌恶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2.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4.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

5.通读全文,谈谈为什么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2)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至,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特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太丘舍______②思而不学则______事讫______④先一日______

2.划分句子停顿(1处):

有 童 儿 数 百 各 骑 竹 马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尊君在不?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使君何日当还?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闻使君至,喜,故来奉迎。

5.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呢?

 

查看答案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景象。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遥怜故园菊,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⑦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如果你是鱼儿,那么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么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