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理想 丁立梅 母亲夜里做了一个梦,一个很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理想

丁立梅

母亲夜里做了一个梦,一个很不好的梦,是事关我的。半夜里被吓醒,坐床上再也睡不着。第二天天一亮,就找了父亲来看我。

父亲辗转坐车过来,我已上班去了,家里自然没人。父亲就围着我的房子前后左右地转,又伸手摸我锁好的大门,没发现异样,心里竟很是宽慰。

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坐在院门前的台阶上,顶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来的方向——傻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不用打开,我就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那是母亲在地里面种的东西,青菜啊大蒜啊萝卜啊。一年四季里,这些东西,总是源源不断地运到我的家里来,是父母源源不断的爱。

父亲见到我,把我上下打量了两遍后,长长地舒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又絮叨着告诉我,母亲夜里做怎样的梦了,又是怎样被吓醒。你妈一夜未睡,就担心你出事,父亲说。我扭头看父亲,发现他眼里红丝缠绕,想来父亲一定也一夜未眠。

我埋怨父亲,你们在家净瞎想。父亲搓着手“呵呵”笑,重复说的只是一句话:没事就好。他解开蛇皮袋口的扎绳,双手提起倾倒,各种蔬菜立即欢快地跳出来。青菜绿得饱满,萝卜大而白胖。我抓了一个萝卜,在水龙头下洗了洗,张嘴就咬。父亲说,我和你妈就知道你喜欢吃。父亲看我的眼神满足而幸福。

饭后,我赶写一篇稿子,父亲坐在边上翻我桌上的报看。戴了老花镜,一张一张,翻得极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像寻宝似的。我就笑他,爸,你找什么呢?父亲并不抬头,笑着低声嘟囔,找你写的。

眼中一热,忙捧了我发的样报给父亲看,一大沓又一大沓。父亲惊喜万分地问,这都是你写的?我说是。父亲的眼睛就乐得眯成一条缝,连连说,好,好,我家出人才了。然后盯着印在报刊上的我的名字,目不转睛地看。看得眼神迷迷离离了,抬首望我,笑道,还记得你拖着鼻涕的样子呢。

旧时光一下子回转来,那个时候,我还是绕着父亲膝盖撒欢的小丫头,而父亲,风华正茂,吹拉弹唱,无所不会,是村子里公认的“秀才”。那样的父亲,是怀了很大的抱负的,他想过学表演,想过做教师,想过从医,但因了诸多原因,包括家的拖累,所有的抱负,终是落空。

随口问一句,爸,你现在还有理想吗?

父亲说,当然有啊。

我充满好奇地问是什么?我以为父亲会说要砌新房子什么的,老屋已很破旧了,父亲一直想盖一幢新房子。

但父亲只是笑笑说,我的理想就是,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

父亲说这些话时语气平淡,一双操劳一生的手,安静地搁在刊有我文章的一叠报上,青筋突兀,如老根盘结。

1.联系全文,体会下面句子是否只为写蔬菜?试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各种蔬菜立即欢快地跳出来。

2.文章第九段随口问一句,,你现在还有理想吗?”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结合具体语境,请你揣摩“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4.文章最后一段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5.回味现实生活,写一个你父亲关爱你的生活细节。(100字以内)

 

1.不只为写蔬菜,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见到女儿时的欢快心情。 2.不能,因为它和后文父亲说出的理想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父母对“我”的深深挚爱之情。 3.年迈体衰的父亲最大的愿望是自食其力,平安度过晚年,不让儿女为自己操心,总为儿女着想。(意思对即可) 4.肖像描写(对父亲手的细节描写),这几句话宛如雕像一般,把一个劳苦一生却一点也不愿意拖累孩子的父亲形象刻在读者心中。 5.只要结合实际,语言流畅,写出一个情节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欣赏文句。不会为写蔬菜而写蔬菜的,写蔬菜是为了写人。此题可从修辞角度分析。答作用时要答出对人物心情所产生出来的意义。 2.试题分析:考查重要语句的作用。首先要把这句话的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答出作用。“你现在还有理想吗?”这正好和后文父亲说出的理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有引起下文、照应下文的作用。同时,还有对人物情感的意义。所以删不得。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句重要含意的把握。此句是做父亲的肺腑之言,当然也是父亲疼爱孩子的具体内容。总之是不拖累孩子,不让儿女为自己操心。这是做父亲的伟大之处。此题比较容易答,答案就在字面的意思中。 4.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一双操劳一生的手,安静地搁在刊有我文章的一叠报上,青筋突兀,如老根盘结”这是肖像描写或细节描写。雕像一般的手,见证了为孩子一生的操劳。答作用是要答出作者对父亲的感情。 点睛: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5.试题分析:在记叙文的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能联想到父亲关爱自己的生活细节,并能联系将这些细节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当然,字里行间一定要充满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作家所写的作品___________ ,其体裁是______

2.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3.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哪些感觉器官?结合例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恐已盲臣敢戏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孙权劝学中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每处不超过5字)

4.本文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的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

(3)寻向所  ______________     (4)病终________________

2.句子翻译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查看答案

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B. 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C.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特有情趣。“割”字用在这里,非常奇险传神。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体现了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D.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的感受,抒写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山高复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恨别鸟惊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⑦请写出含有“云”的诗句,完整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