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肖复兴 ①那天下午两点多钟,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肖复兴

①那天下午两点多钟,我和妻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突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②因为不是吃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了,于是便对凄予嘀咕:“你还记得吗?”妻子也忘记了。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③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我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④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⑤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A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 B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去美国读书,临走前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⑥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⑦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手就坐在面前。

⑧那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她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渐渐变黄了,天也渐渐地冷了。一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次鸡块炖土豆汤?

⑩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静,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的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⑾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我问:“这位是你父亲?”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和爸爸都好几年没有见了。”“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⑿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北京打工好几年,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鸡块炖土豆汤……

⒀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原文有改动)

1.文中第五段A处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

3.文章第⑤段中B处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4.第⑨段中划曲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1.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可感,突出了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2.“许多的味道”指的是: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父母疼惜儿子、殷殷嘱咐的深情;儿子关爱父母的拳拳之心等。 3.画线句子属于插叙,这段插叙,①补充了为儿子送行吃告别宴的内容,起到了补充情节的作用;②解释了小女孩为什么会记得我们点的是“鸡块炖土豆汤”;③突出了“亲情”的主题。 4.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推移,突出了“我”对“土豆汤”始终没忘;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气氛,衬托“土豆汤”带给“我”和小女孩父女的浓浓的温情的亲情。 5.喝土豆汤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这亲情,也温暖了小姑娘和她的爸爸,弥漫了整个小餐馆。由此“我”想到尽管人与人之间相隔异地,但亲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只会越来越浓,亲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超越了个体家庭之间的限制,在人们中间传递。(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此题运用了通感修辞手法,其作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深化文章的中心。 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文中“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可以看出“许多的味道”指的是: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父母疼惜儿子,殷殷嘱咐的神情;儿子关爱父母的拳拳之心等。 3.试题分析:考查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其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对人物或事件进行解释说明的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本题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答即可。 4.试题分析: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5.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喝土豆汤的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这种亲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超越了个体家庭之间的限制,在人们中间传递。 点睛: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长跪而之    谢:____________        ②寡人矣       谕:____________

③亲尝教以    兵:____________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累: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专诸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

B.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 休祲降天           时宿

D. 士必怒             王无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面划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汉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的手写演变成键盘输入、语音输入等。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修改后的语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学期,我们又开始了新的语文之旅,我们在北国领略惟余_______莽的雪景,在静谧的深夜qīng_______听星星变奏曲,在傅雷的家书中感受一个父亲对儿子的_____犊之情,在雨果的故乡欣赏伏尔泰ruì_____智的微笑……一篇篇精英的课文,是一道精彩的风景。

 

查看答案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李白、贺知章。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C.《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作者依次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D.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160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我们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就是他的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