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长跪而之    谢:____________        ②寡人矣       谕:____________

③亲尝教以    兵:____________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累: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专诸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

B.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 休祲降天           时宿

D. 士必怒             王无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1.道歉明白、懂得兵法牵累 2.C 3.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4.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解析】两文均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1.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这四字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变化,要能区分古今意思,包括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等。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谢”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道歉;“谕”可译为“明白,懂得”;“兵”根据句子可知为“兵法”;“累”可译为“牵累”。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B.“尝”:曾经。C.“于”的意思分别是:从;在。D.“若”:假如,如果。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徒以”译为“只是因为”;“圉”是通假字,通“御”译为“防御”。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根据文章内容“‘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得出唐雎是针锋相对,直言相谏。从“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中,郑同为劝说赵王,用昭王之事来劝说,看出郑同是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面划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汉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的手写演变成键盘输入、语音输入等。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修改后的语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学期,我们又开始了新的语文之旅,我们在北国领略惟余_______莽的雪景,在静谧的深夜qīng_______听星星变奏曲,在傅雷的家书中感受一个父亲对儿子的_____犊之情,在雨果的故乡欣赏伏尔泰ruì_____智的微笑……一篇篇精英的课文,是一道精彩的风景。

 

查看答案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李白、贺知章。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C.《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作者依次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D.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160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我们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就是他的作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北国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3)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苏轼《浣溪沙》)

(4)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月夜》)

(5)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晏殊《破阵子》)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8)《观刈麦》中表现农民矛盾的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本文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