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每个人都曾感受过亲情的关爱,亲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

每个人都曾感受过亲情的关爱,亲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 不少于600字;(3)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父爱如山 如果说母爱如水,细腻、温柔,那么父爱就如山,坚毅、深沉。父亲对我的爱现在已经无法让我用文字来形容了,因为我也不能用我的文字来囊括全部。一位朴实无华的司机,但对我的爱决不少与每一位父亲。当我生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会为我端茶送水;当我因为考试不如意的时候,他不但不批评我,还会鼓励我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呢? 几年的一次考试时,我的数学只有85分,妈妈给我定的要求是90分,距离目标还有5分,妈妈看了我的分数后,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差点还要打我呢!这时,父亲发话了:“三年级的数学85分也不是很差,给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了,孩子的压力会很大的。更何况,失败乃成功之母,偶尔一次的发挥失常也是没有关系的。别对孩子太严厉了。”听了父亲的一番大道理后,妈妈也没有在对我说什么了。我感觉自己的眼泪正在眼眶中打转,好象一触即发似的。我在自己的心中暗暗对天发誓:我决不会在有下一次的发挥失常了,人生一共能有几回失常啊! 就这样,我的成绩虽然谈不上好,但也不差。在父亲的多次鼓励下,我几乎在成功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没过多久,流行性感冒就传了开来,我也不幸染上了。我发了39度的高烧,父亲边停下了工作日以继夜地陪伴着我。他每日为我熬药,带我上医院看病。生病的期间,父亲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夜。一天晚上,我迷蒙地睁开双眼,发现父亲正守在我的床边。他看见我睁开双眼,仿佛刚从睡梦中惊醒,连忙问我:“孩子,你好久没有吃过东西了,我去给你煮吃的,你等我一会儿!”我发觉父亲的眼中满是欢喜。我端着父亲递给我的粥,望着父亲那殷切的眼神,边喝着粥,边端详着父亲。父亲他苍老了许多,乌亮的头发中冒出了根根银丝,脸上也爬满了岁月的痕迹——皱纹。我的眼角流过一道温暖的、像断了线的泪珠。 父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因为他可以为你无穷无尽地付出,直到海枯石烂也不会停止的爱! 父爱如山,坚毅、深沉!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写作难度不大。因为是以亲情为话题,所以只要写与“亲情”相关的事就可以。在立意上,可以写褒扬亲情,因为拥有亲情;可以写渴望亲情,因为失去亲情;可以写呼唤亲情,因为亲情被遗忘;可以写正视亲情,因为亲情被践踏;当然,如果有较深的文学功底,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的话,还可以另辟蹊径,颂扬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人间真情,但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提醒自己不能远离或偏离“亲情”这个话题。在选材上,应注意着重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可写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亲人之间或亲戚之间的生活经历。写作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积蓄,而不能一味地叙述或编造别人的故事。“亲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化虚为实,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如果写议论文,所举事实要概括叙述。在文体上我们可尽量注意选择记叙文、散文、随笔等文体来写。 点睛: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1、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2、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3、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其次要善于“以小见大”;第三,“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大地的恩典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3.依据文章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60字以内)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中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①身为现代人,你已经习惯于享受网络信息带来的便利,然而,在你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同时,你也已经身陷网络带来的危害之中。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的大脑正不断被网络影响,变得越来越笨。

②2015年,微软通过抽样调查和脑部扫描研究了2000名加拿大人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结果发现,进入新世纪之后,人们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陡然缩短了。2000年的时候,人们专注于某项具体事务的平均时间还有12秒,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就缩短到了8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智能手机和海量网络资讯的出现,很多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经常查看手机、会在看电视的时候使用其他智能设备。而且,由于上网的时候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游戏、新闻、聊天、购物等多窗口频繁地切换操作让人更加容易分心。

③调查还发现,网络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在年轻一代中更为严重。2012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针对美国和波多黎各2000多名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科技让这一代学生的注意力不如上一代;64%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在扰乱学生注意力上的负面作用远胜于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的进步。

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将老鼠放在机关重重的小箱子中,老鼠在箱子中如无头苍蝇一般的乱撞,无意中触到了杠杆,这时一颗食物便会从天而降。不一会,老鼠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关联,开始自己主动按起杠杆来了。接下来,老鼠吃到食物的条件开始变难,比如加入两盏灯--红灯和蓝灯,当红灯亮起按下杠杆时,掉食物;而蓝灯亮时,随便怎么按都不会出食物。过了一段时间后,条件继续升级,但老鼠仍然乐此不疲地玩这种“游戏”,直到死于疲惫。

⑤科学家发现,在斯金纳的实验里,按下杠杆可以刺激老鼠的伏隔核(伏隔核被认为是大脑的快乐中枢,对诸如食物、毒品等刺激有反应,负责生产多巴胺).人类痴迷于玩电子游戏而忘记吃饭睡觉的时候,比如一个韩国人就曾因连续不停玩游戏50个小时之后死亡,大脑中激活的区域与老鼠的类似。而在2012年的另一项研究里,科学家发现,长时间上网导致脑部结构的变化与那些因毒瘾或者是酒瘾造成的大脑病变有着惊人的相似。无论网瘾者或者是酒瘾者,大脑前额叶皮层中的灰白质(灰白质主要作用是调节情绪和意志力)容量都会减少。因此,英国网瘾研究专家鲍登琼斯表示,网络上瘾是种病,它已经危害到了人类的大脑。

⑥以往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不那么普及的时代,人类都习惯记忆大量知识,比如英文单词以及小说的内容,但是,科技的进步扼杀了这样的需求,这也就让人类的记忆力失去了发挥的空间。因为当我们知道某某知识或者信息只需上百度查一下就好了,自然就会认为不需要记在脑子里,所以,当今的网络就好比人脑的外接硬盘--我们将越来也多的信息“外包”给了它。

⑦人类记忆分为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大脑所收集到的信息需要经过“转存”,才能变成长期记忆。任何打断这项转存工作的行为,都会破坏原先想要记住的信息,比如看书看到一半突然去读短信,或是阅读文章的中途去查看电子邮件。新科技所带来的过量信息和干扰,让人脑难以形成长期记忆。另外,因沉迷手机和网络导致的睡眠过差也损伤了大脑的记忆能力。

⑧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的时间不少于两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上网期间,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相同或者类似的动作,如敲击电脑键盘、拖着鼠标点击左右键或滚轮、用指尖在触摸屏的各个图表或者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等等。这让我们的大脑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很难将一段时间内大脑中的有效信息加以筛选和集中,以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我们在使用数码设备浏览网络时,常常不知不觉地采用略读和跳读,感受不到传统书籍带来的那种良好阅读体验,比如,能够结合语境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内涵,或者努力读懂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所以,科学家建议,如果你想要真正静下来思考,就必须远离那些数码产品。

1.网络给人类大脑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概括回答。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作答。

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

4.阅读完本文,请你给沉溺于网络的小明同学提几条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____

(3)月色入                户:______________

(4)竹柏影也              盖: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竹柏影也        以诱敌

B. 念无与为乐      莲,花之君子

C. 至承天寺        成枯落

D. 与步于中庭      即更刮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炼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       清楚明了。

B. 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触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5.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查看答案

蓝鲸,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在1014岁之间,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已经有130名俄罗斯青少年因此自杀。这款游戏借由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引起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多地公安网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相关提示,呼吁公众抵制“蓝鲸”死亡游戏,并及时举报。

(1)阅读材料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样一款反人类、反生命的“死亡游戏”为什么会让一部分中学生沉溺其中?请试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朋友沉溺于蓝鲸游戏,你将怎样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