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

古诗文默写。

(1)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2)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5)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7)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8)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是对新生命的赞歌,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大渡桥横铁索寒 年少万兜鍪 隔江犹唱后庭花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无为在歧路 万里赴戎机 浑欲不胜簪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鍪,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表达交流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已失期___________ ②为天下___________

③陈胜之___________ ④乃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野芳而幽香          闯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 既克,公问其        舜发于畎亩之中 为之说

C. 危急存亡之秋也    帝感其

D. 物喜              勿善小而不为

3.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家破人亡    B. 亡命之徒    C. 唇亡齿寒    D. 生死存亡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6.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我漂亮,我聪明,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顸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A.“暴风骤雨”的“骤”,注音:      ;  B.“一瘫”的“瘫”,注音:      

2.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A. 坎坷”:                   B. 顿悟”:                

3.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

A. 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 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 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 99分所引起的风波。

4.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5.文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分别填人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A.于是就有(甲)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B.老远就喊着(乙) (走  冲  迈)进门来了。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        ,继而是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7.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不超过15个字来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8.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 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

C. 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 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文中的“他”是指                ;“我”是指             

A.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B. 作者鲁迅    C. 小说情节的串讲人

2.分析下列外貌描写蕴含的深刻含义。

(1)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2)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4)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选文从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此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查看答案

名著填空。

(1)《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2)某中学图书馆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

《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傅雷家书》

书名:                    作者:      

推荐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