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感谢你,帮我点亮智慧之灯 (1)深秋季节,我又一次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感谢你,帮我点亮智慧之灯

(1)深秋季节,我又一次要教心目中最崇敬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了。在教该课之前,为了不落窠臼,我做了充分准备,认真设置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方法。我要让文豪的作品感动学子,我要使大师的思想薪火相传。

(2)“‘……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一个‘捏’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我忘情地分析着大师勾描的神异图画,一个声音中止了我的兴奋。

(3)“老师,这里的描写不真实!”

(4)舒可,又是他!提起这个舒可,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班里数他的奇思怪想最多。上《谈骨气》,讲到“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他说作者的分析没道理,“难道慈善家施舍给穷人财物就一定是要穷人给他办事?”上《麦琪的礼物》,讲到杰姆卖了金表换钱给德拉买发梳的事例,他说杰姆做得不对,“他怎么能把三代祖传的金表卖掉给妻子买礼物呢?能对得起祖宗吗?”现在,他竟然敢指责我崇敬的大师的描写不真实,真是胆大包天!

(5)我忍无可忍,却装着若无其事地问:“你觉得这里的描写哪儿不真实?”

(6)“‘捏’一柄钢叉,能使得上劲吗?能尽力刺猹吗?钢叉又不是小木棍,可以捏住吗?”舒可振振有辞。

(7)“你知道什么,‘捏’这个词用得就是好,你让我捏捏你的胳膊,看看能不能使上劲!”

(8)“你‘捏’过钢叉吗?如果没‘捏’过,怎么知道不能‘捏’?”

(9)还没等我接茬,课代表王凡和学委汤小茹便开始反驳了。说实话,我这个语文老师算得上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他们总是愿意用各种方式来维护我的尊严。

(10)“哎唷,你这是‘捏’吗?简直就是在‘掐’嘛!”后排的张天娆因为被同座掐了一下,怪声尖叫,惹得其他同学一阵哄笑。

(11)“我见过渔叉,一般都是用粗竹竽做柄,不可能‘捏’得紧!”舒可的语气斩钉截铁。

(12)我开始冷静下来,觉得舒可的分析不无道理,然而大师的用词怎么可能不准!是不是我对“捏”这个词未理解透?

(13)“老师,我也觉得‘捏’用得不好,只听说有‘捏泥人儿’、‘捏把汗儿’,‘捏一柄叉’可没听说过。”一向沉静少话的李蓉这时也开了口,舒可看到有人赞同他的观点,面露得意之色。

(14)我感到有些狼狈。尽管舒可的得意样让我很不舒服,但我知道不能草率行事,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反驳舒可的理由。

(15)“同学们,我们课后查一查工具书,仔细了解一下‘捏’的意思,看看这个地方‘捏’字到底能不能用?舒可同学,下一节课我们来共同回答这个问题,好吗?”

(16)舒可仿佛看出了我的真诚,收敛了得意之色,无声地点了点头。

(17)下课后,我立刻找出词典,翻查“捏”意。《现代汉语词典》上白纸黑字写着:捏,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照此解释,此动作作用在细小的物体上才能使上力,作用在钢叉上恐怕确实难以使上劲。难道大师也有用词不准的时候?不管怎样,舒可分析问题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他的个性是应该受到尊重的。难道我要因为可怜的虚荣和无知的偏见来委屈一位慎思好学、富有主见的学生吗?心灵深处,我拷问自己。我想我要在下一节语文课前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

(18)第二天的语文课似乎来得特别慢。以前上课前,我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哪知今天却倍受煎熬。我将怎样面对舒可和那班信服我的学生呢?办公室的门这时开了,舒可喊着“报告”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柄晾衣叉。“老师,我做了试验,你看,我‘捏’着晾衣叉确实使不上劲,不信你试试。”他用拇指和其他几个手指捏着晾衣叉,递到我面前,两眼真诚地看着我。那份真诚甚至令我不敢和他对视,同时也点亮了一名教师内心的智慧之灯。“老师,晾衣叉柄的直径我测量了,大约2厘米,我估计一般钢叉的柄还可能粗一些。”舒可接着说。我觉得嗓子眼有些发哽。除了愧疚、悔恨,我对面前的舒可还能说什么呢?那天走进教室的第一句话我就说:“舒可的分析很有道理,‘捏’着钢叉刺猹恐怕是不太恰当。那么在这里,应该用什么词更恰当一些呢?”“拿”、“举”、“持”……“看来,你们用词不比大师差嘛。”教室里充满了善意的笑声。

1.根据文意,完成下面填空。

教《故乡》前,“我”        (1)                 ,想让文豪的作品感动学子。课堂上,“我”忘情地分析大师“捏”字用词的妙处,可是       (2)        。同学们的争论声此起彼伏,让“我”很尴尬。课后,我及时查阅词典,发现“捏”字真意。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      (3)             

2.品读下面句子,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忘情地分析着大师勾描的神异图画,一个声音中止了我的兴奋。

3.作者为什么用“感谢你,帮我点亮智慧之灯”作为文章的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老师的形象。

5.学了本文,你对“语文课堂”一定会有新的认识,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课堂谈谈你的想法。

 

1.(1)我精心备好大师的《故乡》这一课。(或者准备得很充分)(2)舒可却提出这里描写不真实。(或者舒可提出质疑)(3)我肯定了舒可的分析。意思对即可 2.示例:“忘情”体现“我”对鲁迅先生的精彩的勾描的一种享受,已达到忘我的境界; “中止”是“中途停止”,表达“我”对舒可的不满,甚至有些生气,为后文“我”对舒可气不打一处来和忍无可忍做铺垫。 3.“感谢你,帮我点亮智慧之灯”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老师要感谢舒可,他的质疑与验证,让老师获得智慧。(2)提示文章的中心。这是“全文文眼”,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感情出发点,也是全文主题的深化,感情的升华。。(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头引人深思,到底是谁感谢谁,为什么要感谢对方。(4)突出人物形象。教师感谢学生,突出教师的形象。 4.示例:老师最后能亲自查阅字典并且当着同学的面肯定舒可的看法,表明老师是个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见、知错就改、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5.谈自己的新认识,结合课堂体验,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答案:(1)我精心备好大师的《故乡》这一课。(2)舒可却提出这里描写不真实。(3)我肯定了舒可的分析。 2.试题分析:欣赏句子“我忘情地分析着大师勾描的神异图画,一个声音中止了我的兴奋”。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忘情”体现“我”对鲁迅先生的精彩的勾描的一种享受,已达到忘我的境界; “中止”是“中途停止”,表达“我”对舒可的不满,甚至有些生气,为后文“我”对舒可气不打一处来和忍无可忍做铺垫。 3.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老师要感谢舒可,他的质疑与验证,让老师获得智慧。(2)提示文章的中心。这是“全文文眼”,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感情出发点,也是全文主题的深化,感情的升华。(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头引人深思,到底是谁感谢谁,为什么要感谢对方。(4)突出人物形象。教师感谢学生,突出教师的形象。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4.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情节和描写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归纳。老师最后能亲自查阅字典并且当着同学的面肯定舒可的看法,表明老师是个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见、知错就改、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5.试题分析:谈对“语文课堂”的认识。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鼓励有创意,想象要大胆,突破常规,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结合原文作答)。 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一定要谈自己的新认识,一定要结合课堂体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需要等待

詹克明

(1)生命体拥有最复杂的结构,最精确的联系,最协调的配合,以及最完美的功能。

(2)不过越是高级有序的体系也越容易脆弱,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是严格,有时甚至近于苛刻。然而,这种严格条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对生命体而言,它还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套生存本领,那就是等待。一旦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它会借助某种方法,使之能够蛰伏潜藏,确保挨过难关,待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

  (3)一般说来,有序程度较为低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会相应增强。例如,人类一旦失去1/5的水分就会死亡,而蚯蚓即使失去自身体液的3/5也还没有达到受伤害的程度。对于一些更为低级的“隐生生物”(如小麦中的线虫),即使失去自身水分的99%,一旦得到合适的水分补充也还能恢复生命。低等级的植物也有同样的例证,据说一块干燥的苔藓在博物馆中居然度过了120年,过水还能照样成活。可见,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4)以降低有序等级来实施等待固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严冬到来之际,许多植物舍弃茎叶,却将养分储存于地下茎、鳞茎、块茎之中,以待来春萌发),但几乎所有最高等级植物都采用降序最为彻底的“种子”方式来保存生命。与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相比,一粒微小种子的有序程度不知要低几个数量级了。它们是生命的真正隐者,你从一粒种子中绝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维管束组织。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高级有序结构,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

(5)每一粒种子还是整个物种的生命微缩,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贮存了历史,也孕育着未来。

(6)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许多沙漠植物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能在下雨过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新归于安静的等待。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辉煌。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7)当然,在植物界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就是古莲子。它们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韧顽健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8)生命必须包含等待,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会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

(9)等待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零级动态”,它时刻准备着,随时都在等候启动的信号。

1.请根据提示填空,概括全文主要信息。

           (1)                     ——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2)                        ——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

2.第③段中的“一般说来”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级有序的生命体系,对环境的要求过于严刻,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因而容易脆弱。

B. 许多沙漠植物往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达到短暂的生命辉煌。

C. 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生存环境在生命体等待过程中的重要性。

D. 本文不但揭示了生命体的生存规律,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其境过清           (2)不可          

(3)以其境过           (4)潭中鱼百许头

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请根据提示填空。

甲文:从侧面(间接)描写 ,写出水        (1)                 的特点。

乙文:从       (2)        ,写出水      (3)                 的特点。

4.甲乙两文都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试分别举一例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山气日夕佳   日夕

飞鸟相与还    相与:           

(3)欲辨已忘言  :

2.本诗表达作者                                   的人生理想。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Juàn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指山里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各种美味佳肴。),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

① Juàn恋                             

(2)请根据画横线处的内容写出一个成语。                     

(3)请解释文中“花团锦簇”这一成语的含义。                     

(4)请根据上下文意思,用相同的句式在“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后续写一个句子。               ,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⑴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身世浮沉雨打萍。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⑸春蚕到死丝方尽,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