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望梅”能否止渴》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

(二)阅读《“望梅”能否止渴》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能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1.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2.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⑵王老师参加泰州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至少写出两点)

 

1.①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了说明对象:口渴的原因。③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点题等作用。 2.“有研究显示”强调“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是有科学根据的(或交代 “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种说法的来源),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 3.⑴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⑵①王老师在比赛中大量出汗,体液的容量、浓度发生变化(或“体液不平衡”),导致细胞脱水;②大脑的某个部位(或“神经元群”)实时监测到细胞脱水(或“体液不平衡”)现象,产生渴感;③口渴是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能使人体免于脱水;④喝水之后,体液得到稀释(或“体液恢复平衡”),渴感消失。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文明开头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运用某种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结合这四大作用来具体分析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研究显示”和平时经常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据考证”“据科学家实验”“据统计”等等短语的作用一样,都能增强后面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使文章更有权威性,使读者更易接受,同时,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依据最后一段,可概括得出。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⑩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丰乐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旅游区。②事简:公务简单。③掇(duō)幽芳:意为欣赏清秀而芬芳的风景。掇,拾取。④荫乔木:在大树下乘凉。荫,荫庇,乘凉。⑤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⑥幸:庆幸。⑦岁物:收成。⑧因为:于是就。本:根据。⑨道:称道。⑩宣:宣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地僻而事简____________  

得斯泉于山谷之间___________

③遂其亭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修之来此

A.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C.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和《醉翁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阅读唐代杨巨源的《折杨柳》一诗,完成第7题。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指酒曲。因酒曲颜色嫩黄,“曲尘丝”比喻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后,新华中学最近开展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⑴【消息拟标题】阅读下列消息为其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继京剧、珠算等项目之后,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⑵【专题赛诗会】九年级⑴班举行了以“唐诗中的物候”为主题的赛诗会,作为第一小组的代表,请列举一组相关诗句并利用物候知识解释其中的现象。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至情倡议书】节约资源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气候。为此,九年级⑴班班委会在全校发起一场“个人行动改变世界大气候”的倡议活动。晓华同学拟写了一份倡议书,其主要内容是:

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所造成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其实,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算上一笔“节能账”,稍加注意,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你看了晓华拟写的倡议书主要内容后,发现“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所造成的”句子犯了句式杂糅的语病,请你就错误成因和修改方法向晓华做一个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格列佛游记》是_______(国别)的___________(人名)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在利立浦特小人国,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选拔官员,作者借此抨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孤身救舰队”后又“奇招灭火灾”。他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B.《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里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在慧骃国,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C.格列佛来到巫人岛,这里的长官精通魔术,能把死去的鬼魂召唤前来。他见到了很多古代人的灵魂,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

D.格列佛在大人国竭力向国王介绍火炮的神奇威力,并愿意帮大人国制造这种武器,大人国国王非常高兴。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盛名之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花鸟虫鱼等常是文人墨客笔下描写、吟咏的对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借欢鸟游鱼,描写岳阳楼的晴明之景;晏殊在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自然界的花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