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 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1.(4分)①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不要拗”;②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③不对草们痛下杀手;④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⑤撒些苞谷给麻雀作犒赏;⑥用粪滋补泥土;⑦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⑧拾起米粒和碎馍,吹一下就填到嘴里。(每点1分,概括出4点即可得4分。) 2.(4分)示例:运用比喻修辞,将“父亲”比作逡巡的士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或: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泥土、小动物以人的情态,活泼生动,富有情趣。或:运用排比修辞,父亲的连续三个“怕”,强烈地表达出父亲对土地及其生灵的关切之情(点明所用修辞手法1分,略加分析1分,表达作用或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3.(3分)①父亲不嫌脸上的泥巴脏,反而将其当作农人的一种荣耀;②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的奖赏;③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4.(3分)①点出文章的中心;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美感);③深化作者的感情。(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5.(5分)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2分)土地上的农人更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2分,说出其中一点品质即可)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致敬。(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考点:梳理文字,概括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类水资源现状

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几种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l/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l/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l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_T-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从第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段中画线句“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l/4”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4.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萋萋”、“ 跻”分别是什么意思?

2.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    B. 何陋

C. 怅恨久    D. 不以其道

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 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鱼腹中。(《陈涉世家》)________

(2)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二章》)衡: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形。(《陋室铭》)劳:_________

(4)左佩刀,右备容,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臭:_________

(5)中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口技》)间: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B.湖上影子,为湖心亭一点、长堤一痕、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弈者胜,射者中,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D.更深月色半人家,南斗阑干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E.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F.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短褐穿结,___________,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②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_____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④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⑤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

⑥吊影分为千里雁,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李白在客居洛阳的夜晚,听到笛子吹奏《闻折柳》曲调,写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崔灏《黄鹤楼》,也有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思乡之情。

②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出对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向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经由“梦”表此心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