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你的生活当中,一定有许许多多令你感动的事,请你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 ...

在你的生活当中,一定有许许多多令你感动的事,请你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要求:①字迹要清晰,卷面要保持整洁。

②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字数不得少于 520 字。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我经历的事情犹如天上的繁星,有的让我感动不已,有的让我羞愧难当,有的让我愤怒无比,有的让我感到庄严神圣,有的让我感到妙趣横生,有的让我体验成功的喜悦。现在我就把我成功的一件事讲给你听。 在我五年级暑假时,在公路上看着别人骑着自行车在飙车,不知有多威风。我羡慕极了。心想:要是有一天,我也骑车在街上兜风,不知道有多酷啊!久而久之,这种想学骑车的心理慢慢地在我心里“开花、结果”。终于有一天,我耐不住心中的寂寞,请求表哥教我骑车,在我再三的请求下,表哥无奈,只好依着我,带我去公园学骑车。 表哥先把车骑到一片草地上,然后对我说:“骑车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扶着车把,再蹬上去,还要克服恐惧的心理,这样就行了。你先自己骑骑看,我在后面扶着后座。”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学骑车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扶着车把,跨上坐垫,我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似的,直跳,车把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下来似的。我尽力抑制住自己紧张的心情,让自己平静下来,一会儿功夫,我便掌握了平衡的技巧。我心想:骑车原来这么简单,表哥见我骑得这么好,把手放开了,我一不留神,摔了个四脚朝天,我一骨碌爬了起来,我感觉有一阵疼痛,提起裤管一看,原来擦破了皮,我真想放弃,不学了。我把气撒在了表哥的身上,对他大吼大叫:“都是你不好,为什么要放手,害我摔得那么惨。”表哥明白我的心情,不与我计较,对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哪个人学骑车不是摔倒过呢?难道我的表弟是个逃兵,这种表弟我不认也罢了。”“我才不是个逃兵。”我火了。我这个人容不许别人讥讽我,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学会骑车。“那你不是个逃兵,就要做给我看。”表哥说。“你等看瞧。”我大声地冲着表哥说。我拍去身上的灰尘,翻身上了车,勇敢地向前蹬去,坐在车上,我真后悔自己对表哥这样蛮横无理,都怪自己太骄傲自满。这时,眼前有一块小石子挡住了去路,我又重重地摔倒在地。但我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跨上自行车,再也不敢大意,小心地骑着。经过我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又爬起,没过多久,我学会了骑车。 学会骑车的的那一刹那,我觉得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草是那么的绿。如今学会骑车的事情已成我最骄傲的一颗闪亮的星。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题目中的“感动”,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感动是什么?感动是姥姥为我掖被角时那颤抖的手;感动是妈妈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感动是朋友在我失去信心时鼓励的眼神……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当然文章要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点睛:偏正结构的题型,首先要明确作文的重心。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一件令我感动的事”,表意重心在“令我感动”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

①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

②阮文平,一个残疾人,独自撑起了一所学校。1995 年,阮老师被分配到广西凌云县 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小学当临时代课教师。开学第一天,阮老师兴奋地拄着拐杖,沿着 33 道螺旋式盘山石阶爬行,4 个小时后,来到了弄怀小学。然而,眼前的校舍,残垣断壁,横 梁腐裂;学生一个都没有,学校已停办了 3 年。

③没有学生,他就到瑶寨一家一家去动员。每天清晨,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动。正常 人 1 个小时走完的路程,他却要花上 4 个小时。渴了,爬到山沟里喝一捧山泉水;饿了,从 衣兜里取出事先准备的生红薯啃上几口;累了,便在路边石阶上靠着休息一会……

④终于有 5 个孩子返回了课堂。虽然不算多,但却给了他一丝安慰:他仿佛看到了 15 小,50 个……弄怀小学,又传出了久违的读书声。

⑤在崎岖的山道上,拐杖用不了,他就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爬着翻山越岭,即使 3 个小时跪爬半尺厚的积雪,他都没有缺过一次课。有一天晚上,暴雨倾盆,他往学校赶,心 一急,一脚踩滑跌向崖边,拐杖也脱了手。他当时真想大哭一场,要是有人扶他一把该多好 啊!

⑥11 年,弄怀小学在校生从零发展到 84 人,当地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有的学 生还从这里起步考上了重点高中。为了这些山里娃,阮文平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没有乒乓 球台,他自制了一个;没有篮球场,他带领学生整出一块平地,并用父亲卖猪仔的 400 多元

买了篮球圈,用木头做了篮球架和篮球板;没有水,他筹措资金 3000 多元修建了一口水塘……

⑦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如今,弄怀小学已成为金县同类学校中学生数最多、教学 质量最高的学校。最近,邻县姑娘陆兰,被阮老师的事迹所感动,与他一起当起了编外临时 代课教师,并对他产生了纯真的爱情。

⑧一条山路,一个人,一所学校,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 1 段高度赞扬了阮文凭老师身残志坚的崇高精神。

B. 第 2 段画线句子中的数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开学第一天到弄怀小学时的艰辛。

C. 第 5 段画线部分刻画人物形象采用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D. 本文选材精当,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阅读第三段,对本段运用的表达方式分析正确的是(    )。

A. 本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阮文凭老师的上班过程。

B. 本段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了阮文凭老师的敬业精神。

C. 本段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突出了阮文凭老师创业的艰辛。

D. 这段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赞美了阮文凭老师的不屈精神。

3.“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请你写出题目的含义,并引用有关的一句古诗来赞美像阮老师这样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的人。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与理解

 

儿子的礼物

琦君

(1)一位好友的女儿,寄来她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内容是写她十几岁的儿子 在幼年时亲手雕了一对烛台送给她,做母亲的当然是万分珍爱。儿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 他发脾气,顺手拿起一只烛台扔向母亲。母亲于吃惊与盛怒之下,拾起地上的烛台,竟连同 柜子上的另一只一起扔进垃圾桶。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扔吧,给你的 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第二天一早,她后悔了,去垃圾桶边想把烛台拾回来,却已 被清洁工收拾走了。

(2)她心头感到无比的刺痛,尤其是想起儿子当时雕刻的那番心意和所花的工夫。她叹 息道:“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格外可爱?”

(3)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我感触于母心之苦涩,也悔恨自己既不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女儿,又不曾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今垂暮之年,任纵横老泪也冲不去心头 的伤痛。

(4)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件儿子送的礼物,那是他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 乐”二字。那真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橱最妥帖最显眼的 地方。年复一年,火柴棒的红蒂头褪色,骨架因胶水渐渐脱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竖起放, 我只好把它小心地收在一只盒子里。几度搬迁,我总是小心地带着它。现在,它就放在床边 书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细看,真不能相信这是儿子的杰作。悠悠二十年岁月的痕迹,都刻 在那一根根带有微尘的暗淡火柴棒上,而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份诚挚的“快乐”。我心里有太 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5)记得那个深夜,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亮着灯不睡。我以为他在偷看从摊上借来的 脏兮兮的“小人书”,几次敲门催他睡,他只是不理,我气得一夜未睡好。次日早晨他上学 了,却见书桌上端端正正摆着这件精致的手工,边上一张卡片上写着:“妈妈,给你快乐。” 我的感动无法名状,我真是快乐了好多时日啊!

(6)他渐渐长大了,我们母子时有争吵,他曾愤怒地出走,数日不归,我守着虚掩的大 门,通宵达旦,看着“快乐”二字泫然而泣。固然儿子并没像这位朋友的孩子那样,拿起自 己做的手工扔向我,但他对我珍惜这件礼物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却使我心酸。每次央求他修 补一下火柴棒的骨架,他总是漫不经心地一再拖延。我了解这是无法勉强的,时光不会倒流, 童稚亲情不复可得。儿子成人了,我已老了。当年母亲说得对,“一代归一代,茄子拔掉种 芥菜”,母亲那时已知代沟无法逾越了。

(7)我再想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在初中时,每周两次放学后,带 了两个弟弟,背着书包到我家来读古文。他们专注的神情都还在眼前,一下子他们也将近中 年了。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尝到了做母亲的滋味。但在给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说: “母亲来时,总是事事看我不顺眼。”这就是两代的不同吧。

(8)她在文章结尾时说:“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足见母心尽管苦涩, 却是永远满怀希望的。

(9)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

(10)我也不再为儿子送我的那一对骨架松散的“快乐”二字而感触万千了。

1.围绕儿子的礼物作者讲述了两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两个故事。

2.请简析第(3)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分别写出第(4)段中两个加引号的快乐的含义。

4.体会第(6)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根据选文内容,写一段作者儿子看到这篇文章的心理描写。

 

查看答案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翻译下列加点字的词语。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以乐其志.(   

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 兹若人之.俦乎?    B. 或置酒而招之.。    C. 无怀氏之.民欤?    D. 葛天氏之.民欤?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你还学过类似这种文言文吗?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阅.十余岁(        然.则.天下之事(        盖.石性坚重(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课文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之所以讲学家的结论是错误的,是因为他没有根据实际出发,只是凭自己的主 观判断。

B. 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他以多年经验总结,因此他感到无比自满。

C. 这篇短文写了四种不同的寻河兽的方法,从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 发,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D. 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