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 送东阳马生序》,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

读《 送东阳马生序》,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用手,名词用作状语)自笔录     虽人有百(人身体的一个器官)

B. (笔录这件事)怠          唐人尚未盛为(指板印书籍)

C. 不知口体之奉不(同弱,示弱)人也   (如果)只印二三本

D. 以中有(吃饱)乐者                东坡现右(脚)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B.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读书后赢得功名同样可以过上别人眼羡的生活。

C. 宋濂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D.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主要理由是手自笔录、刻苦学习、博览群书。

4.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B 2.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注意关键词的解释及语句的通顺。 3.C 4.①学习要勤奋刻苦。 ②学习要以读书为乐。③博览群书,求师诚心。 ④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任意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前者是动词“用手抄写”。C前者“比得上”。D前者“足够”。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余”“援”“质”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B项有误。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读书后赢得功名同样可以过上别人眼羡的生活。将文章主题理解偏了。答案选项有误。 4.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①有家箱包企业,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用两年时间“磨”出一款碳纤维拉杆箱,实现了产量用料和工艺上的升级换代。其研发团队人员多达300多人,年均研发投入数千万元,拥有众多专利,可随时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一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一跃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有人说,不就是个拉杆箱吗?花那么大投入值吗?企业负责人说:宁愿在创新上多用劲,不能在销售上跑断腿。

②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品牌是什么?品牌是质量,是效益,是产品质量观、技术创新观、社会责任观、企业发展观的内在融合与统一。品牌就是竞争力,是生命力。而品牌和创新是密切相关的,任何品牌的活力都来自创新。只有通过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元素,才能保持品牌的先进性;离开了创新,品牌则难免被淘汰,这是被无数品牌案例所印证了的事实。

③就数量而言,中国不能说是品牌小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而看内涵,却不得不承认中国仍是个品牌小国。有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产品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自主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只占一个。这种状况显然与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地位不相称,以至产生“海淘”“海购”等消费外溢的尴尬。

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创新之于品牌经济的意义和作用自不待言。但在实践中,企业家又受着这样或那样的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有创新费劲、跟人省力的懒汉心理,有计月有余、计年不足的短视思维,有立马投入就指望立马见效的浮躁情绪,还有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的现实困难。“人是观念的囚徒”。创新代表着发展与进步,而观念不领先、精神不领跑,必然满足现状,不思改进,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最终难免不被淘汰出局。

⑤在一些人看来,创新是“高大上”的东西,普通人难以企及。就创新内涵而言,确有高低层次之别,但普通人群中蕴含的创新潜力亦不容低估。前些年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就曾看到有可显示牛奶新鲜度的牛奶壶,有可用来照明的“肥皂”,有可种植植物的书桌,有可根据视力自动调节光亮的台灯等等,都是普通人作品。鲁迅说过,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创新之花的绽放,同样离不开适合生长的“好土”。对创新者多一些关注和扶持,善待他们的每一个“异想天开”,打造一种良性机制,就能激励更多人释放创新智慧。

⑥品牌的背后是品质。这种品质,体现在做产品的人身上,就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格局,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持久恒力,就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探索精神。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品牌之优,优在专注。只有具备工匠精神、专注品质,“师其意,而不泥其迹;注其神,而不摹其表”,始终瞄准创新的制高点,才能既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攀登品牌高峰。

《 人民日报 》______年05月12日 04 版)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从箱包企业说起,有什么作用?

3.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牌是质量,是效益,是竞争力和生命力,只要坚持创新,品牌就好永葆青春。

B. 中国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中国工业产品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因此也是世界上的品牌大国。

C. 打好品牌战略必须在观念领先、机制创新、专注品质和发扬工匠精神上下功夫。

D. 出现“海淘”“海购”等消费外溢尴尬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对创新者关注和扶持不够。

4.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①挑种种地  → ②____________→③种下瘪种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城里的父亲为什么要“隐蔽”、“悄悄”、“压低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农民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地方?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农民不种瘪种子到毫不犹豫地种瘪种子是因为城里人奇怪的想法农民也感到好奇。

B. 农民不要城里人的钱,展示了新一代农民有新的追求,不唯利是图,有处事的风度。

C. 城里儿子的父亲的举动感动了农民,农民也希望给残疾的儿子按上假肢,让儿子自强自立起来。

D. 作者以种瘪种子为线索,叙写了关于爱的感动和传递的故事,发出了关爱弱势群体的呼唤。

5.你认为谁是改变了农民儿子的命运的恩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6.结合文章理解“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这句话什么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古诗词文默写填空。

①  郡邑浮前浦,_________________王维《汉江临泛》。

___________________ ,江湖从古著羁臣。陆游《哀郢》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④ 刘禹锡《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处用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论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主张即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一句中主语是“多读书,读好书”,谓语是“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

B. “树梢上,美丽的小鸟高兴起来啦!”一句“树梢上”是主语,“美丽的”是定语,“起来”是补语。

C. 《水浒传》中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现了武松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性格特点。

D. 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讲述了“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火烧草料场”、 “智取生辰纲”等一个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故事,使人酣畅淋漓。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我们要在青少年中形成崇德向善的氛围,养小德成大德。
学生中的一些攀比行为,往往是德育没有日常化、细节化的结果。
少年儿童可以从小做起,每天都想一想,对祖国热爱吗?对集体热爱吗?学习努力吗?对同学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这样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A. ①④③⑤②    B. ④⑤②①③    C. ①④③②⑤    D. ④⑤③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