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①有家箱包企业,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用...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①有家箱包企业,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用两年时间“磨”出一款碳纤维拉杆箱,实现了产量用料和工艺上的升级换代。其研发团队人员多达300多人,年均研发投入数千万元,拥有众多专利,可随时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一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一跃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有人说,不就是个拉杆箱吗?花那么大投入值吗?企业负责人说:宁愿在创新上多用劲,不能在销售上跑断腿。

②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品牌是什么?品牌是质量,是效益,是产品质量观、技术创新观、社会责任观、企业发展观的内在融合与统一。品牌就是竞争力,是生命力。而品牌和创新是密切相关的,任何品牌的活力都来自创新。只有通过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元素,才能保持品牌的先进性;离开了创新,品牌则难免被淘汰,这是被无数品牌案例所印证了的事实。

③就数量而言,中国不能说是品牌小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而看内涵,却不得不承认中国仍是个品牌小国。有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产品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自主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只占一个。这种状况显然与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地位不相称,以至产生“海淘”“海购”等消费外溢的尴尬。

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创新之于品牌经济的意义和作用自不待言。但在实践中,企业家又受着这样或那样的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有创新费劲、跟人省力的懒汉心理,有计月有余、计年不足的短视思维,有立马投入就指望立马见效的浮躁情绪,还有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的现实困难。“人是观念的囚徒”。创新代表着发展与进步,而观念不领先、精神不领跑,必然满足现状,不思改进,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最终难免不被淘汰出局。

⑤在一些人看来,创新是“高大上”的东西,普通人难以企及。就创新内涵而言,确有高低层次之别,但普通人群中蕴含的创新潜力亦不容低估。前些年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就曾看到有可显示牛奶新鲜度的牛奶壶,有可用来照明的“肥皂”,有可种植植物的书桌,有可根据视力自动调节光亮的台灯等等,都是普通人作品。鲁迅说过,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创新之花的绽放,同样离不开适合生长的“好土”。对创新者多一些关注和扶持,善待他们的每一个“异想天开”,打造一种良性机制,就能激励更多人释放创新智慧。

⑥品牌的背后是品质。这种品质,体现在做产品的人身上,就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格局,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持久恒力,就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探索精神。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品牌之优,优在专注。只有具备工匠精神、专注品质,“师其意,而不泥其迹;注其神,而不摹其表”,始终瞄准创新的制高点,才能既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攀登品牌高峰。

《 人民日报 》______年05月12日 04 版)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从箱包企业说起,有什么作用?

3.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牌是质量,是效益,是竞争力和生命力,只要坚持创新,品牌就好永葆青春。

B. 中国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中国工业产品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因此也是世界上的品牌大国。

C. 打好品牌战略必须在观念领先、机制创新、专注品质和发扬工匠精神上下功夫。

D. 出现“海淘”“海购”等消费外溢尴尬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对创新者关注和扶持不够。

4.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源动力;或者品牌的活力来自创新;或者始终瞄准创新的制高点,才能攀登品牌高峰。 2.引出说明的论题--品牌与创新的关系,点明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3.C 4.采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了在科技博览会上的产品都是普通人的产品,论证了普通人的创新潜力不可低估。引用鲁迅的话,论证了要打造一种良性创新机制,激励更多人释放创新智慧。 【解析】 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关键词是“创新”,所以论点应该是以“创新”为中心的观点语句。比如: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源动力;或者品牌的活力来自创新;或者始终瞄准创新的制高点,才能攀登品牌高峰。 点睛: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一是根据题目来确定该中心论点,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二是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结尾确定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特别是总分式或层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作者往往会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间分析论证后推出中心论点。三是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四是根据论证的结构来确定中心论点。五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隐藏在引用的名言警句中。这三个位置找。若找不到,再到4或5的类型找。 2.试题分析:考查开头引用材料的作用:文章开头从箱包企业说起的作用是引出说明的论题“品牌与创新的关系”,点明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3.试题分析:C项“打好品牌战略必须在观念领先、机制创新、专注品质和发扬工匠精神上下功夫”理解正确。A原文是“只有通过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元素,才能保持品牌的先进性;离开了创新,品牌则难免被淘汰,这是被无数品牌案例所印证了的事实。”。B原文“中国工业产品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自主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只占一个”。D无中生有。 4.试题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①挑种种地  → ②____________→③种下瘪种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城里的父亲为什么要“隐蔽”、“悄悄”、“压低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农民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地方?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农民不种瘪种子到毫不犹豫地种瘪种子是因为城里人奇怪的想法农民也感到好奇。

B. 农民不要城里人的钱,展示了新一代农民有新的追求,不唯利是图,有处事的风度。

C. 城里儿子的父亲的举动感动了农民,农民也希望给残疾的儿子按上假肢,让儿子自强自立起来。

D. 作者以种瘪种子为线索,叙写了关于爱的感动和传递的故事,发出了关爱弱势群体的呼唤。

5.你认为谁是改变了农民儿子的命运的恩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6.结合文章理解“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这句话什么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古诗词文默写填空。

①  郡邑浮前浦,_________________王维《汉江临泛》。

___________________ ,江湖从古著羁臣。陆游《哀郢》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④ 刘禹锡《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处用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论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主张即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一句中主语是“多读书,读好书”,谓语是“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

B. “树梢上,美丽的小鸟高兴起来啦!”一句“树梢上”是主语,“美丽的”是定语,“起来”是补语。

C. 《水浒传》中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风雪山神庙等情节,展现了武松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的性格特点。

D. 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讲述了“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火烧草料场”、 “智取生辰纲”等一个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故事,使人酣畅淋漓。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我们要在青少年中形成崇德向善的氛围,养小德成大德。
学生中的一些攀比行为,往往是德育没有日常化、细节化的结果。
少年儿童可以从小做起,每天都想一想,对祖国热爱吗?对集体热爱吗?学习努力吗?对同学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这样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A. ①④③⑤②    B. ④⑤②①③    C. ①④③②⑤    D. ④⑤③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改革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从质的积累,到量的飞跃,从系统能力的突破,到点的提升。

B. 科技创新能力的增添,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浇筑了新动能。

C.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发展中“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

D. 当今时代,我们需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