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家,建在我想象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想像大胆、合理; ②运用说明...

以“家,建在我想象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想像大胆、合理;

②运用说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③不少于500字。

 

十年后的我 十年后的我,也许成为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在手术台前、病房里,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尽职尽责。那时,我要发明一种新药,让残疾人重新长出新的肢体;我还要发明一种新型眼药水,让那些没有见过光明的人,重见光明,能看到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我还要建立一座电子科技医院,运用高科技医疗技术救死扶伤,使病人健康地出院,愉快地生活。 十年后的我,也许成为一名知名的艺术家。走到街上就会有许多年轻人来找我签名,我会愉快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并告诉他们: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想到这儿,我忍不住“咯咯”地笑了。望 着那从眼前飞过的鸽子,我又陷入了深思…… 十年后的我,也许成为一名神勇的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在那高高的蓝天上飞翔,保卫着祖国的领空,望着那在飞机下漂过的朵朵白云,我为自己能保卫祖国的安全而感到十分自豪。 十年后的我,也许成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我要在太空上建造一座房子,每当夜晚,星星、月亮都围着我欢快地跳舞、放声地歌唱……我还要在月球上建立一座座漂亮的学校,让地球上的同学们坐上通道快车到月球上去上学。 十年后的我,也许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我要将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我要修建横跨云天的大桥,连接着世界各地,让各国的人们来中国看一看,亲眼目睹我们国家的风采,看一看傲然挺立在东方的雄鸡——伟大的中国。 我还要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建立一个透明的通道,让勤劳的人们能在劳作之余,能通过透明通道尽情地欣赏海底那神奇的世界。十年之后的我,也许成为一名…… 叽叽喳喳”一阵清脆的鸟叫声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头看了看那可爱的小鸟,望了望那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觉得那小鸟更可爱,天更蓝、云更白…… 【解析】试题分析:想象是人的大脑创造的新形象,是眼前没有的,但想象植根于现实,因此,想象作文应以现实为依据,进行丰富合理地想象,虽然所写的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但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作文题目“家,建在我想象的世界里”,就是一篇想象类作文。这里的“家”既可以指狭义的家庭,也可以指广义的家园。自己的家将来会建设的什么样,需要考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描绘一番。 点睛:未来生活的想象性作文是高中生想象作文训练的主体。这类作文是少年儿童把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学生对这类写作也很感兴趣,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讨论时会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自己的理想,想象着实现理想后自己是怎样工作的。有的学生想象着自己当上了市长,有的学生想象着自己当上了人民教师,有的学生想象着自己当上了画家,有的学生想象着自己当上了服装设计师,有的学生想象着自己当上了天文学家,有的学生想象着自己当上了明星等。学生想象大胆,合乎情理,能写出新意,能通过作文表达他们的远大理想及雄心壮志。这类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使学生在写作中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人人都有自己的创意。这类作文训练常见于中、高年级。教师指导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去想,敢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未来社会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工作、成果,当然还要合乎情理。想象大胆不等于胡乱瞎想,不少学生把科幻性质的情节,甚至神话般的内容搬进未来生活的想象,显得不合理,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是理想性想象,而不是不能实现的幻想性想象,也不能将童话式想象作文与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混为一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A. 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 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 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 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3.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

4.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6.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凡尔赛宫》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

明珠。

    ②凡尔赛官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l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

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凡尔赛宫外部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内部陈设的特征又是什么?

2.发挥想像,说一说,除了瓷器外,凡尔赛宫中还可能放有哪些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写出两件)

3.“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一句中的“对称”

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4.“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中“远眺”到了什么?

5.辨析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全宫占地11l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2)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3)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

 

查看答案

阅读《巍巍中山陵》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1.第1自然段大量运用了数字说明,有确数,也有概数,请举例说明它们的表达作用。

2.这段文字写大平台上近观远眺,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文笔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有两层大的比喻:一是“当阳光灿烂时”,眼前景色仿佛“工笔长卷”;二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又像“泼墨山水”。

B. 两层中又有比喻:“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C. 这四个比喻又构成两组对偶句。“城犹潜蛇,山若伏鳖”是比喻兼拟人。

D. “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等由四字短语构成排比句,读来气势磅礴。

E. 骈句间以散句,既有整齐之美,又有错综之美。在说明文中运用描述性文字,是为了使读者有所感。

3.第2自然段中的加点字分别说明了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于园》,完成下列小题。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瓜洲五里铺       (2)非显者

(3)实奇             (4)坡植牡丹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2)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3.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4.第②③④⑤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5.有人说文中第⑥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第⑥句应该删去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2) 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