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凡尔赛宫》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

阅读《凡尔赛宫》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

明珠。

    ②凡尔赛官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l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

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凡尔赛宫外部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内部陈设的特征又是什么?

2.发挥想像,说一说,除了瓷器外,凡尔赛宫中还可能放有哪些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写出两件)

3.“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一句中的“对称”

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4.“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中“远眺”到了什么?

5.辨析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全宫占地11l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2)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3)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

 

1.宏伟、壮观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2.比如书法、绘画、丝绸等等。 3.南宫与北宫相对称。 4.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 5.(1)列数字 (2)作比较 (3)举例子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找到答案区域是关键。答案在③段的一二句话。凡尔赛宫外部建筑的特征是宏伟、壮观。内部陈设的特征是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2.试题分析:题干“凡尔赛宫中还可能放有哪些中国古代的艺术品”,让考生发挥想象。此题要考虑到中国的独特文化,比如书法、绘画、丝绸等作答即可。 3.试题分析:“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一句中的“对称”所指的内容是南宫与北宫相对称。答此题离不开对上下文内容的理解,上文是“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所以“对称”和正宫没关系。 4.试题分析:此题非常简单,答案就在问题的下一句。“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中“远眺”到“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 5.试题分析: 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运用具体数据来使凡尔赛宫形象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和想象凡尔赛宫的气势磅礴。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南宫与北宫相对称”。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列举出实际例子来说明凡尔赛宫的宏伟、壮观、精美和富有艺术魅力。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更具说服力,容易吸引读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巍巍中山陵》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1.第1自然段大量运用了数字说明,有确数,也有概数,请举例说明它们的表达作用。

2.这段文字写大平台上近观远眺,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文笔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有两层大的比喻:一是“当阳光灿烂时”,眼前景色仿佛“工笔长卷”;二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又像“泼墨山水”。

B. 两层中又有比喻:“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C. 这四个比喻又构成两组对偶句。“城犹潜蛇,山若伏鳖”是比喻兼拟人。

D. “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等由四字短语构成排比句,读来气势磅礴。

E. 骈句间以散句,既有整齐之美,又有错综之美。在说明文中运用描述性文字,是为了使读者有所感。

3.第2自然段中的加点字分别说明了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于园》,完成下列小题。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瓜洲五里铺       (2)非显者

(3)实奇             (4)坡植牡丹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2)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3.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4.第②③④⑤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5.有人说文中第⑥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第⑥句应该删去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2) 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B. 《巍巍中山陵》一文从内容看,“巍巍”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孙中山先生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了“巍巍”这个显著特征来进行说明、描写。

C. 《凡尔赛宫》一文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的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D. 《黄鹤楼》和《于园》两文在语言上的相同点是句式多变,多用对隅。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豪华的凡尔赛宫,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 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上的“自由钟”,从空中往下看,真是栩栩如生

C.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爬到了黄鹤楼的最高层。

D. 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应当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设计成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