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展示。 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意...

作文展示。

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意思的人和事物很多。请你以“这样的        真有意思”为题写一篇600左右的记叙文。要求:要有适当的描写和议论抒情,要有真情实感。

 

这样的课堂真有意思 一个星期二的下午,伴随着一阵铃声,教美术的陈老师面带微笑,带着画板走进教室。“这节课我们学习画写生,请同学们到操场边上去。”老师的话音刚落,我们一阵欢呼,簇拥着往楼下走。 老师带领着大家来到操场边上,同学们各自选了喜欢的位置坐下来。向前看,是校园的一处风景,那里长满铺青叠翠的松树,周围长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有蓝的,白的,紫的……偶尔,还会有一两只小鸟扑闪着翅膀飞过去。在绿树的映衬下,一座高大的教学楼印入眼帘,正是写生的好地方。 陈老师先画了一遍,示范给我们看。她先画好四周的树木,再画教学楼,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不愧是美术老师,几笔一钩,一幅生动美丽的画便出现在画纸上。老师一边画还一边告诉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什么主次要分明,层次要画得清晰些等等。 我们亲眼看着风景,再听着老师的指导,很快便掌握了基本画法。照陈老师所说的,我一笔一画地画起来。陈老师也不闲着,仔细地巡视着每个同学作画。当她看到我同桌的画子时,不禁笑了。老师把他的画拿起来让我们看,顿时,同学们个个笑得前仰后合。他的画可逗了:先用笔画几道弯弯曲曲的线,又画了几个圈圈,表示是一座教学楼,再一竖一圈地画,就成了树。听到大家的笑声,他早把头埋起来了。 我们将景物轮廓画好后,就要上色了。老师又开始向我们演示怎样上色,由于老师画得慢,讲得又很细致,同学们听得也十分专注。我们着色时,老师又不时地走到景物面前,告诉我们哪里要画深,那里要画浅,哪里要画虚一点,还将我们的毛病一一指出来。所以大家画画的兴致就特别高,这可是以前美术课从来没有过的。 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杰作”回班了。 这堂课真有意思,因为我亲身体味到,画一幅写生风景怎样才能画得真实,画得生动。不用说,我喜欢这样的美术课。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虽然没有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但这个题目在很容易打开我们的思路,在内容上贴近我们的生活.题目难度不大。补充题目时,要注意两个方面:是“真有意思”和“xx”这两个词语,可理解为日常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中,我们很容易忽视的、认真体会才能发觉的东西;题目需要补充的字词可考虑读书、下棋、运动等积极向上的词语。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适合写议论文。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从生活细节中发现一些大的主题:幸福、美好等。可运用题记、小标题、后记等创新形式。补充完整本作文题目时,需要补充的词语一般是积极向上的,最好不要选用罪恶、丑陋等词语。 点睛: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变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早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冬天: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题目是“枯萎的蒲公英”,怎样理解它的含意和作用?

3.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第一次“心疼”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心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行行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 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 ④臧:褒奖。 ⑤在涅niè贵不缁zī: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刚强的样子。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解释下列加点短语。

①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③世誉不足慕_________________      ④行之苟有恒 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下面两个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

4.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

5.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我们懂得了 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_________________ 的落后思想。

 

查看答案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朱自清先生写春花时用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选文中也有相似的句子。请找出来加以赏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个句子开头有什么好处?

3.选文从色、形、态三个方面来写紫藤萝花,请你仿照示例,分别从选文中找出一个相应的句子来。  

示例: 色——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形——___________________

       态——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__、树阴满地、_____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汉字书写,本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随着键盘输入的普及,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现状令人担忧。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完成相应题目。

⑴下面是某教育机构对某校150名初中学生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结果,请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书写现状

人数

百分比

完全正确

9

6%

提笔忘字

141

94%

书写难看

117

78%

 

请写出你从上表数据中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了改变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朝晖中学七⑶班打算于5月28日下午2点钟在教室举行一次汉字书写的比赛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以营造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次活动还打算邀请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陶老师来当评委,如果你是语文课代表,让你去邀请,你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