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②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③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1.请举一例论证“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

2.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

 

1.示例一:《名人传》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在肉体和精神上都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是在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其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 2.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文题相呼应。内容上: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强调 阅读给人生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论证更加严密。发出号召,归结出中心论点“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解析】 1.试题分析:试题考查列举事实论据。必须选取的作品是经典的,然后概括内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质或事件,写出其意义。言之有序即可。 点睛:补充论据。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要求补写出能够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①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②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2.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作用类试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即可。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在结构上的作用:在开头,一般引出论点或论题 ;在中间,一般起承上启下作用,在结尾,一般是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漫话对联(节选)

①对联,俗称对子、联语,雅称楹联。

  ②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上承对立、平衡的自然大道,下依汉字的方块字形及其丰富内涵,不断发展,历经各朝各代,至清代达到巅峰。对联已成为中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最普及、最受欢迎的文学艺术形式。它的渗透力、实用性以及覆盖面,是现今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③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样式。关于它的起源,有五代说、唐代说、梁代说、晋代说,众说纷坛,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④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A)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⑤为辞旧岁、迎新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它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所谓桃符,就是悬挂门两边的两块木板,上画驱鬼慑怪的“门神”,如最先的“神茶、郁垒”,到后来的“秦叔宝、尉迟恭”。之后,“门神”逐渐被书写的“吉语”所代替。又后来,“吉语”成为对偶的“骈语”。最后发展成了两句对伏的句子,这就是春联。多数人认为,春联最晚始于五代后蜀时期,代表作是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⑥春联是对联的一个门类,所以也同样必须符合对联的格律。简单地说,春联的格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词语对偶。二是音调对立。三是形对意联,即上下联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主题。

   ⑦软笔书法,是春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人们历来推崇联墨合壁,要求作春联者,最好自己能把春联书写出来。当然,书写春联自有一定的格式规矩,不能想当然地随心所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自上而下竖写;先写上联(右联),再写下联(左联);春联的横批,从右到左书写。

   ⑧贴挂对联也有讲究。由于对联一般都是竖写的,所以贴挂对联时,必须上联贴挂在右边,下联贴挂在左边。

        ……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A)处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②,喟然叹曰:“吾知所以③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④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解析】
①出亡:失国后逃亡,出逃。②鄙:边境。③所以:……的原因。④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之妻  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得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或相近的一项是(    )

A. ①邹忌八尺有余             ②议法度而之于朝廷。(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B. ①于是入朝威王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细柳营》)

C. ①徐公不君之美也      ②急湍甚箭,猛浪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D. ①故宋昭公而能悟           ②河曲智叟以应。(《列子·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

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yú)钟磬声。

1.“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的手法。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曹操)。

(2)《行路难》一诗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的意蕴丰富充盈。它可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人以隐逸闲适的情怀;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启悟。(请选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举行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读书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读书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时间内容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电子阅读

运用率%

32.8

38.6

40.3

50.1

 

材料二:某市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3)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