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倾听•交流•理解”为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倾听•交流•理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阅读连环画,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故事。

1.白居易先后担任过忠州和杭州等地刺史。825年,朝廷任命他为苏州刺史。委任诏书说他禀性忠贞刚直,有治理政务的才干。

2.白居易到达苏州就马上召集下属,询问公务,了解民间疾苦,着手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负担,博得了百姓们的好评。

3.他喜饮酒好音律,但这次来苏州,往往十来天滴酒不沾,一个多月音律不闻,把全部精力都扑到公务上,连亲朋也没空去拜访了。

4.他写给朋友的一首诗中有一句“补拙莫如勤”,意思是:自己笨拙,除了用勤补救,没其他办法。他离开苏州时,官员和百姓们扶老携幼为之饯行。

 

要求:(1)将题目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真实姓名。

 

倾听•交流•理解 在这个世界上,我聆听过许多声音:大海拍打岩岸的撞击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小鸟在林中的歌唱声,寒冷刺骨的北风声…… 不过,我所听过最美的声音莫过于父亲的教诲声。 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教导我,教导我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教导我要交好的朋友,教导该如何讲礼貌,见到老师说声好,家里来客人了要叫叔叔阿姨,要听家长的话,当我不小心打翻了饭碗时,父亲威猛的身影就走了过来,对我一顿责骂…… 小时候感觉父亲的教诲是凶狠的。 在我稍稍懂事的时候,父亲已经没有以前那样每天教导三次了,只有在我没考好和做错事的时候才说一说,也只是告诉我该怎样努力学习,不再犯错。之前我还以为父亲怎么了,到后来我才想通了,原来父亲认为我懂事了,不会犯小毛病了。 此时感觉父亲的教诲是慈祥的。 在我到叛逆期的时候,经常做坏事,有时因为上网到家中偷偷拿一些小钱,有时因为一点鸡皮蒜毛的小事差点与同学打架,勾结了一些狐朋狗友。父亲的教诲十分严厉,有时还带惩罚,打我,训我,老是管我特别严,可我不理解常跟父亲顶嘴,每句话都在故意气父亲。慢慢的父亲跟我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渐的我深知父亲这是爱我的表现,是相信我的一种鞭策与鼓励。 我这时认为父亲的教诲是深情的。 现在,父亲对我的教导少了,因为我慢慢在长大,已经改了许多了,考进了广益,面对我,父亲常是微笑的表情,可我感觉那微笑是给我的一种动力,很深邃…… 父亲的教诲,我从以前的惧怕到现在的理解,这种声音真的很美,我爱也愿意聆听这声音…… 【解析】试题分析:标题“倾听•交流•理解”属于关系型作文,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此题可以看成有一定的顺序关系。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的一个地方是,人类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才能了解彼此的需要,感受彼此的心情,分享彼此的悲喜。所以说人与人之间需要倾听、交流、理解,最后一起完成任务。在复杂的情况下,要想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这三点都是必不可少的。写作文时,这三点同等重要,不能遗漏其中一个。 点睛:关系型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我们认为,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本题主要要学生阐明“欲望”和“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理性,欲望就会泛滥,导致“事息人亡”的恶果;没有“欲望”的理性,只能使事物“就地打转”,止步不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语文课上,老师组织大家讨论《论语》中“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多数认为它体现了“只有‘志同’,才能‘道合’”的交友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题目二:2017年“两会”上,如何培养青少年“艺商”(艺术智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江苏省今年也试点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并将考核结果计入中考总分。教育部最新通知,高考艺术特长生将享受加分政策,北大、清华等53所高校率先响应这一政策。针对中高考这一改革,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生命之轻,生命之重》,完成小题

生命之轻,生命之重

①孔子的狗死了,特意嘱咐弟子:“路马死则葬之以帷,狗则葬之以盖……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也。”大意是:马去世,要用布裹尸,狗下葬,要以车盖罩护,如今我一贫如洗,但也要准备一面竹席,以免它的脸被土弄脏。何以如此庄重地待一条狗?关乎“仁”,关乎“礼”,关乎悲悯与感恩,关乎生存伙伴间的义务。

②孟子也留下了“君子远庖厨”的古训,是为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倡导人们远离血腥、挣扎的场景,远离视觉污染、暴力演示,从恻隐之心的角度让我们加强向善的修养。

③尊重一切生命,不因人类的强大而肆意伤害、虐杀其他生命。在西方,即使是影视拍摄,“动物演员”的安全也要有保障,劳动强度还不能过高;若有被伤害镜头,须注明这是仿真或特技。早在 1980年,美国影视界即授权一个叫“美国人道协会”的民间组织,专门监督此事。美剧末尾常见“本片制作中无动物受伤害”字样,正是美国人道协会所下之评语。在德国,严格规定,大到猪牛,小至鱼兔,皆取电击方式,且彼此隔离,不让动物目睹同伴遭遇。所以市场罕见活鱼,即便有,也不直接售出,须由店家处理后方可买卖,既防止虐杀,又避免血腥场景给人造成不适。

④先贤哲人无数次告诫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功利关系,自然在人类的眼中不应仅仅是资源,不应成为被人类索之毁之的对象;它完全可以成为人们的情感对象、精神依恋和文化象征。然而,从产业革命到科技主导的今天,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自然却匍匐在人类脚下:人们看一棵树,首先想到的不是它的美和生命价值,而是它能做什么建筑或家具材料;养一只老虎,首先想到的不是保护这一濒危的生命种族,而是如何剥夺其天性,追求利润……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文明突飞猛进,我们的文化逐渐演变成一种与自然割裂、向环境掠夺的文化。

⑤万物生来平等,单就动物来说,人类也没有权力虐待它们。既然我们圈养了老虎,就当尽全力尊重和保护它们。我们看到,老虎被鞭打、被骑着拍照,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老虎真的不叫老虎了,成了娱乐的道具、赚钱的工具。老虎没有了“兽道”,我们没有了“人道”,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和亵渎。我们希望看到的情景是:动物能自由生活在属于它们的高山原野、河湖海洋,即使在动物园里,人们也不打扰它们的生活。

⑥人类已经掠夺太多,抢占了其他生物的配置,消耗了大自然太多库存。在别的生物眼里,人的角色肯定是“敌人”,可憎的是,人类不仅是敌人,还是“恶人”。那些破坏大自然的活动终将导致不良后果,属于恶性糟蹋,已经严重损害了大自然的根基。所以,对那些数量过于庞大、不合天意的财产,我们应重新核对,部分割让,以削减精神的脂肪和欲望的臃肿。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已经成为其他生物眼中向大自然索取有限资源的“敌人”,决不能再继续成为“恶人”。敌人,是生物角色;恶人,是道德角色。

⑦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讲过一句话:“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自然需求是“天理”,欲壑难填是“人欲”。如果说“天理”有一点基本的、自然的、哲学味道的话,“人欲”则是繁复的、人为的、世俗的。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过度的欲望又是人类毁灭的武力。

⑧曙光乍现,一只麻雀展翅外出觅食;暴雨来临,一队蚂蚁抢运食物行李;温卵孵化,一只雏鹰破壳呼吸空气……每个生命都有分分秒秒的进程,都有和人生一样的故事,都有自我存在的意义。若我们无视其进程,漠视其尊严,蔑视其生命意义,任意掠夺、染指、篡改,那人类的意义又由谁来承认呢?若万物意义皆失,只剩人类自己,那么这意义无论怎么描绘,都像一桩阴谋和丑闻。

⑨我们不要忘记生命的真实身份,不要委屈了任何生命,哪怕那些生命有时看来有多轻;我们要遵从自然法则,尊重生命,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命之重!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标题与内容关系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与内容匹配。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人和各种生命的“轻”和“重”。

B. 标题与内容匹配。文章围绕生命的“轻”和“重”作了辩证论述。

C. 标题与内容不匹配。文章结尾只谈了生命,没有谈到“轻”和“重”。

D. 标题与内容不匹配。文章中并非针对生命的“轻”和“重”进行论述。

2.文章在表达上叙议结合:有的段落先叙后议,有的段落先议后叙,还有的夹叙夹议。请从①③⑤三段中任选某一段作简要分析。

3.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敌人,是生物角色;恶人,是道德角色”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红岩》节选,完成小题。

①长途汽车停了下来,旅客从车上拥下。华为提起箱子,又去帮江姐拿行李。为了旅途的方便,他们便以姐弟相称。“姐姐,这里没有力夫,我来提吧。”

②这时,听见车站上职员大声招呼:“排队出站,检查行李!”江姐愣了一下。司机踱到江姐身边,低语道:“我上一趟来没有检查。”边说边从华为手上接过那只重要的箱子,“等一会儿我给你们送来。”华为机灵地点了点头,叮咛了一句:“我们在城门口等着。”

③在车站出口处,他们遇到了严格的检查,虽然江姐拿出了证件,但是军警还是查看了他们的行李。这使江姐感到意外,她清楚地看出这座县城完全被一种特别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出了车站,不便逗留。江姐心中还是丢不下那只放满药品的箱子,又不知道司机要过多久才能送来,便问华为:“进城有多远?”“不远,十来分钟就走到了。”华为说。

④在进城的路上,华为兴奋地望着远处,心情难免有些激动。因此,他不愿为刚才遇到的危险担忧,放开心怀在江姐耳边轻声说道:“姐姐,你瞧,那边的山……妈妈可能还不知道我回来咧!”

⑤出发以前,江姐听李敬原说过,华为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老同志,老彭下乡以后,就和她在一起工作。江姐向着华为指的方向望去,透过飘忽的雨丝,可以看到在平坦的田野尽头,一条连绵不绝的山脉遮住了半边天,奔腾起伏的峰峦,被覆着苍翠的森林。她也不由得赞美道:“好雄伟的气派!这就是有名的华蓥山脉?”

⑥华为点点头,抑制着心里的激动,小声说:“我们要和游击队见面了!半山上,隐隐约约的那个白点点,就是要去的地方。那里叫东海寺,左边是悬岩,右边是天池,传说天池通东海,所以叫东海寺。”

⑦“你真是个好向导。”江姐愉快地说着。“我是本地人嘛。我妈妈在山上打过仗……”“你爸爸呢?”“不知道。”华为沉默了一下,继续说道,“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被敌人捉去,恐怕早就牺牲了,我一直跟着妈妈。她常常对我说‘红军一定会回来的!血仇要用血来报,剩下孤儿寡妇,一样闹革命!’”

⑧江姐仔细地听着,从华为的口中,像见到了这位久经考验的坚强战友。她对华为说:“你有这样英雄的妈妈,真是了不起!”江姐的心绪,被华为牵动了。她想象着华为的妈妈,更想念着和那英雄的妈妈战斗在一起的自己的丈夫彭松涛。分别一年了,今天就可以重逢,而且在一起过着新的战斗生活。这怎能不使她兴奋激动啊!

⑨说着话,离城不远了。雨又下大了。同车下来的旅客,都远远地走在他们前面,快到城门口了。江姐头上的纱巾被雨淋透了,她伸手遮住迎面的急雨,目光穿过雨丝,望见了城门边拥挤着的人群。转念之间,江姐敏感地担心进城时又会遇到检查,虽然她有证件,却不愿轻易冒险。她的目光一闪,瞥见路旁正好有一家小饭店。“我们先吃饭吧,”江姐说,“顺便躲躲雨。”

⑩小饭店里冷清清地没有顾客。在一张桌边坐下,江姐问:“吃什么?”“来一份麻婆豆腐,”华为笑嘻嘻地说, “川北凉粉又麻又辣,来两碗尝尝?”江姐点头微笑。

⑪门外的雨下过一阵,渐渐小了,屋檐上水珠还不断地滴滴答答。江姐吃完了饭,目光不时打量着周围。华为突然放大胆子说道:“姐姐,听说姐夫也在华蓥山上。”他有点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可是,我还不知道‘姐夫’叫什么名字。”江姐眼里闪动着愉快的光辉,笑道:“见了面,你就会知道了。还有菜,你再吃碗饭吧。”江姐望望店外的蒙蒙细雨,心里又想着进城的问题。出发前,约定第一套联络办法是:把箱子送进城去,交给城里秘密联络站,然后由联络站派人护送他们上山。可从种种迹象看来,这里情况可能发生了变化。送箱子进城,恐怕有些危险。就是在城门口等候司机同志送箱子来,也不安全,容易引起旁人注目。因此,她低声告诉华为:“我先到城门口看看。             。”

⑫华为点头会意,放慢了扒饭的速度。江姐走到店门口,向坐在柜台里的老板探问:“老大爷,附近有卖伞的吗?”

⑬随着店老板的指点,江姐从容地向城门口走去。城门口仍然挤着很多人。这情景,更增添了江姐的戒心。距城门愈来愈近,她发现在城门口聚集的人丛中,有光头赤足的挑夫,有戴着斗笠的农民,也有撑着雨伞的市民和商人。他们有的往城头望了望,低下头走开了;有的驻足瞧看,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江姐心里更起了疑团,她似乎发现那雨雾蒙蒙的城楼上,像挂了一些东西。

⑭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看得稍微清楚了。城楼上挂着几个木笼子。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江姐一惊,紧走了几步,仔细一看,木笼子里,果然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又是一批革命者,为党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还不太了解情况,但是凭着经验,她知道牺牲的定是自己的同志。她在心中喃喃地说:“安息吧,同志,我们定要为你们复仇!”

⑮江姐想到自己的任务,尽量冷静下来,掉回头,默默地走开了。她刚走了几步,心里又浮现出一个念头:就这样走开,连牺牲者的姓名也不知道,这对得起死难的战友吗?应该记住他们的姓名,了解他们牺牲的经过,报告给党,让同志们永远纪念他们。鲜红的血,应该播下复仇的种子!

⑯江姐转回头,靠近拥挤的人群。她的目光梭巡着,忽然看见城墙上,张贴着一张巨幅布告。布告被雨水淋透了,字迹有些模糊,几行姓名,一一被红笔粗暴地勾画过,经过雨水浸渍,仿佛变成朵朵殷红的血花……江姐挤过了几个人,靠近布告,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一动不动地死盯在名字上。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江姐再仔细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⑰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吗!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抬起头,仰望着城楼。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楚了那张熟悉的脸。啊,真的是他!他大睁着一双渴望胜利的眼睛,直视着苦难中的人民!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

⑱“姐姐!”江姐一惊,定定神,慢慢回过头,她看见了华为关切的目光。“姐姐,我到处找你!”江姐茫然的视线,骤然碰到华为手里的箱子……

⑲我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什么时候?自己肩负着党委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江姐接过行李,挥了挥手,叫华为快走。可是自己却站着不动,她再一次抬起头来,凝望着雨雾蒙蒙的城楼……

——节选自《红岩》有删改

1.阅读选文,参照示例,简要概括出三处表现江姐极富斗争经验的地方。

示例:担心涉险,便选择在路边小饭店观察情况。

2.联系上下文,在第11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选文故事情节自然合理。

3.仔细揣摩文中画线句“江姐敏感地担心进城时又会遇到检查”,判断其表述是否有问题,如有请改正,如没有请简要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4.《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曲。有人说优质的歌曲是“一种灵魂的语言”,这也许就是其能成为经典的深层原因吧。请依据对《红岩》一书的阅读体验,从象征手法的运用方面对《红梅赞》歌词进行简要点评。

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千里冰霜脚下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三九严寒何所惧            唤醒百花齐开放

一片丹心向阳开            高歌欢庆新春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北京西山为太行山北端余脉,峰岭连延,历经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区。

②房山区石楼镇大次洛村村委会后的一个小小院落,就是云盖寺旧址。正是在这里,贾岛写出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超脱闲逸,抒发出“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愤懑之情。后人熟知他“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反复“推敲”的典故,却鲜有人意识到贾岛正是从大西山登上大唐的诗坛,尔后被奉为“诗奴”。在房山区石楼镇,后人为他修建了衣冠冢和贾公祠来纪念这位大西山孕育的苦吟诗人。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十八个字,马致远将西山古道的空绝孤寂尽显眼前。当时,蒙古统治者不重用汉族文人,他“佐国心,拿云手”的抱负一直无法实现,心生不满。历经漂泊蹉跎,晚年退隐林泉。如今门头沟韭园西落坡的一处纪念馆,就是后人依据他作品的意境修建,聊表缅怀。

④海淀上庄皂甲屯是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生活过的地方。“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这是他在八大处宝珠洞凭高远眺抒发的情怀。康熙、乾隆两位帝王也对大西山钟爱有加。“西山初夏玉泉清,暮雨随风满凤城”就是康熙帝在玉泉山静明园写下的诗句。“帝都形胜地,屏障惟西山”则是乾隆帝对香山的豪迈吟咏。

⑤大西山还收留了落魄后的曹雪芹,在香山正白旗的黄叶村,他过着觅诗唱和,忆旧著书的隐居生活。大西山的山川草木,给了他无数的触发感怀与想象灵感。他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写成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红楼梦》。

⑥大西山的文人骚客就是这样用文字诗篇,构筑了自己的精神桃源。

【材料二】

①自北魏隋唐,大西山就有了因佛教盛传而开凿的摩崖石刻和佛教造像。

②石景山区翠微山脚下的模式口,几乎就是大明美术宝库的缩影。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墙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十幅明代宫廷院体壁画,虽是五百多年前的作品,至今仍保持着鲜明          的色彩。作为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堪与敦煌壁画媲美。与法海寺咫尺之遥的承恩寺天王殿的壁画,也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③深藏于海淀一个普通居民区里的大慧寺,建于明正德年间,同样有着巨幅的壁画。环列于大殿三壁的塑像和壁画都是明代原作。二十八尊彩色状玺泥塑造像如今虽已是蒙尘寂寥,但其塑造者所采用的写实与象征为一体的创作手法, 仍能        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生命意识。

④大西山在近代以来吸引着许多海外贤者来到北京西郊。

⑤法国诗人、外交官圣琼·佩斯,1916年起,在法国驻中国使领馆工作,曾在自己日记和文章里,多次提到西山。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长诗《远征》正是1920年6月至次年3月在管家岭村西北破落的桃峪观和金仙庵中写就的。作为在中国居住工作了五年的外交官,圣琼·佩斯比当时一般的西方人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社会。

⑥一座山,山上风起云涌,山下万流成河。文明如光芒般映照着在山间盘旋但一直向前的道路。                                        

——两则材料均出自纪录片《大西山》,有删改

1.结合【材料一】第③段相关内容,写出马致远这首小令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拨不断·酒杯深

酒杯深①,故人心,

相逢且莫推辞饮。

君若歌时我慢斟,

屈原清死由他恁②。

醉和醒争甚?

注释:

①酒杯深:把酒杯斟得很满。   ②由他恁:由他去。恁,如此。

2.在【材料二】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饱满   体现    B. 丰满    体现

C. 饱满    呈现    D. 丰满   呈现

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对大西山有了哪些认识。

4.大西山,亿万年沧海桑田,千百年文脉绵延。你认为用什么方式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西山文化”,请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车迟国来了三个道人,号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擅长呼风唤雨,帮助车迟国解脱旱魃。国王大喜,尊为国师,在全国独尊道教,将佛教徒驱赶为道家服苦役。佛教徒大多被虐而死。唐僧师徒西行到达车迟国,见五百佛教徒被道众暴力驱使,号哭连天。孙行者变化身形,打探情况后劝慰众僧人,说大唐圣僧将取经路过,他的大徒弟孙悟空法力无边,能救众僧出苦难。唐僧师徒到来,众僧跪拜,把四人拥入智渊寺。这天晚上,道徒群集三清殿做法事。孙行者夜中饥饿,于是约八戒、沙僧到三清殿偷吃贡品。师兄弟使法打灭殿中灯烛,道众四散。三人又把三清像扔进河内,自化为三清,高坐大吃。一小道童报知国师,国师引众进殿,向三清拜求仙丹。孙行者先不允,后撒尿于瓶中交国师,国师发现受骗,怒打三人,三人驾云而回。第二天,唐僧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要追究夜晚之事。孙行者正和国师争执间,忽众百姓来求国师祈雨,国王就命唐僧和国师赌赛祈雨。在孙行者的护持下,唐僧祈雨即来,而国师不能,但心中不服。孙行者又让龙王现身使国王信服,国王愿送师徒西行。国师再次从中作梗,要与唐僧赌赛隔板猜物,又被孙行者暗中捉弄而失败。国师又要和唐僧比高台坐禅。孙行者化彩云使唐僧登高台,又捉去鹿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虫,然后,化一条蜈蚣,使虎力大仙从高台摔下来。虎力大仙恼羞成怒,与孙行者赌利刀砍头,鹿力大仙愿赌剖腹剜心,羊力大仙赌赤身下油锅,均被孙行者所破,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出真相,原来是虎、鹿和羊。国王见状,心悦诚服,换关文送唐僧师徒登程西行。唐僧又请国王重尊佛教,国王允准。师徒出城之日,已看到城门上贴有招僧榜文,众僧也群集道边为唐僧师徒送行。

【材料二】

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一个富人的女儿,她的父亲临终时立下遗嘱:要她在选择丈夫时,必须让求婚者在金、银、铅三只匣子中选择一个,谁选中了装有她画像的匣子,就可以娶她为妻。于是,求婚者从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娶到鲍西娅。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元。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并答应夏洛克如果逾期不还,就要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安东尼奥商船失事,资金周转不灵,无力偿还贷款。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为救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女扮男装假扮律师出庭。她在法庭上从容镇定、冷静机智地对夏洛克说:“这契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走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割‘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在鲍西娅面前,夏洛克惊慌失措,他的诉讼也因无法执行而败诉,最终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这样,鲍西娅巧妙地挽救了安东尼奥的性命。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故事情节_(1)_,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_(2)_。这与【材料二】中鲍西娅的性格特点一致。依据孙悟空和鲍西娅对待恶人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对待恶人应该_(3)_(希望用成语或俗语作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