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车迟国来了三个道人,号称虎力大仙、鹿力...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车迟国来了三个道人,号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擅长呼风唤雨,帮助车迟国解脱旱魃。国王大喜,尊为国师,在全国独尊道教,将佛教徒驱赶为道家服苦役。佛教徒大多被虐而死。唐僧师徒西行到达车迟国,见五百佛教徒被道众暴力驱使,号哭连天。孙行者变化身形,打探情况后劝慰众僧人,说大唐圣僧将取经路过,他的大徒弟孙悟空法力无边,能救众僧出苦难。唐僧师徒到来,众僧跪拜,把四人拥入智渊寺。这天晚上,道徒群集三清殿做法事。孙行者夜中饥饿,于是约八戒、沙僧到三清殿偷吃贡品。师兄弟使法打灭殿中灯烛,道众四散。三人又把三清像扔进河内,自化为三清,高坐大吃。一小道童报知国师,国师引众进殿,向三清拜求仙丹。孙行者先不允,后撒尿于瓶中交国师,国师发现受骗,怒打三人,三人驾云而回。第二天,唐僧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要追究夜晚之事。孙行者正和国师争执间,忽众百姓来求国师祈雨,国王就命唐僧和国师赌赛祈雨。在孙行者的护持下,唐僧祈雨即来,而国师不能,但心中不服。孙行者又让龙王现身使国王信服,国王愿送师徒西行。国师再次从中作梗,要与唐僧赌赛隔板猜物,又被孙行者暗中捉弄而失败。国师又要和唐僧比高台坐禅。孙行者化彩云使唐僧登高台,又捉去鹿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虫,然后,化一条蜈蚣,使虎力大仙从高台摔下来。虎力大仙恼羞成怒,与孙行者赌利刀砍头,鹿力大仙愿赌剖腹剜心,羊力大仙赌赤身下油锅,均被孙行者所破,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出真相,原来是虎、鹿和羊。国王见状,心悦诚服,换关文送唐僧师徒登程西行。唐僧又请国王重尊佛教,国王允准。师徒出城之日,已看到城门上贴有招僧榜文,众僧也群集道边为唐僧师徒送行。

【材料二】

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一个富人的女儿,她的父亲临终时立下遗嘱:要她在选择丈夫时,必须让求婚者在金、银、铅三只匣子中选择一个,谁选中了装有她画像的匣子,就可以娶她为妻。于是,求婚者从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娶到鲍西娅。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元。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并答应夏洛克如果逾期不还,就要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安东尼奥商船失事,资金周转不灵,无力偿还贷款。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为救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女扮男装假扮律师出庭。她在法庭上从容镇定、冷静机智地对夏洛克说:“这契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走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割‘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在鲍西娅面前,夏洛克惊慌失措,他的诉讼也因无法执行而败诉,最终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这样,鲍西娅巧妙地挽救了安东尼奥的性命。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故事情节_(1)_,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_(2)_。这与【材料二】中鲍西娅的性格特点一致。依据孙悟空和鲍西娅对待恶人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对待恶人应该_(3)_(希望用成语或俗语作答)。

 

示例:(1)车迟国斗法 (2)聪明机智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解析】试题分析: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点睛: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历史文化知识,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加点词语“尊敬国旗”的理解。

【材料一】

香港回归现场升国旗仪式

里约奥运赛场升国旗仪式

学生每周操场升旗仪式

老人每日庭院升旗仪式

 

 

【材料二】

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论语•八佾 3.12》

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

 

查看答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016年修订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请从下列《规范》和《论语》中各选一条,说说二者之间某一方面的相通之处。

《规范》节选

①勤奋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有适合的学习方法,专心听讲,学会独立思考,乐于科学探索。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②遵纪守法。遵守校规校纪,了解个人成长、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明辨是非,有正义感,学会运用法律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③孝敬父母。体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健康,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外出和回到家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

④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关爱同学。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善于发现、乐于学习同伴的长处和优点,分享彼此的成长进步。发生矛盾时多做自我批评。

⑤诚实守信。真诚待人,信守诺言。不说谎,不作弊。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好,借别人的东西按期归还,拾到他人的财物及时交还。

⑥举止有礼。尊重他人隐私,不妨碍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论语》选文

第一则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第二则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第三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四则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第五则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第六则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规范》选择第      条 ,(2)《论语》选择第      则,(3)相通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节选)

【注释】①弋:这里泛指捕鸟。②烛邹:人名。齐国的一个官员。③主鸟而亡之:主管鸟而(鸟)飞走了。④闻命:接受教导。

1.《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数”字有五种读音,若干义项。一读“shù”,义项有:数目,数量;二读“shǔ”,义项有:责备,列举罪状;三读“ shuò ”,义项有:多次,屡次;四读“cù”,义项有:密,细密;五读“sù”,义项有:通“速”,快。请依据以上内容,推断“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数:(1)读音:    (2)词义:

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1)臣知不如徐公美          (2)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B. (1)皆以美徐公              (2)战长勺

C. (1)时时而进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

D. (1)使吾君以鸟故而杀人      (2)辍耕垄上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4.两个文段都表现了进谏者的睿智,但从劝谏目的和劝谏方法看,两篇文章又各自有所侧重,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1)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2)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  (3)     的方法,使景公明白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查看答案

基础•运用

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是汉字的     ,后两种是汉字的       

②象形属于“        ”。用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勾画出来。例如 “” 字,象形字,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像直视太阳时看到的形态,表示太阳。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主要区别是含有较抽象的部分。例如“”字,指事字,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表示刀的锋利部分。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将其字形字义合并,表达新的意思。例如“”字,会意字,左边是牛,右边一只手举一根枝条,表示手拿棍子放牛。形声属于“        ”。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表示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字,形声字,左边“木”是形旁,表示一种树木,右边“婴”是声旁,表示发音与“婴”字一样,表示樱树。转注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地域上的隔阂,导致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表达相同含义时,会有相同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假借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文字对应,就找和它发音相同的字表示。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③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        。像“琴”“棋”是形声字,“凹”“凸”是指事字,“明”“笔”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多。因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而“鲤”“鲮”“鲩”等,难以用象形法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

A. (wèi)     “区”字的第二笔是:竖折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B. (wéi)     “区”字的第二笔是:撇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C. (wéi)     “区”字的第二笔是:竖折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D. (wèi)     “区”字的第二笔是:撇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2.结合语境,在文中第①②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字方法     造字方法     独体造字法     合体造字法

B. 造字方法     用字方法     合体造字法     独体造字法

C. 造字方法     用字方法     独体造字法     合体造字法

D. 用字方法     造字方法     合体造字法     独体造字法

3.在文中第③段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②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

③然而,当有了“六书”这套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套系统为依据。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4.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的“说文馆”门前有一副对联,上联为“解字有本”,请选出一幅恰当的下联。

A. 说经无双    B. 学无止境    C. 说字有法    D. 当之无愧

5.学校要开设《说文解字》这门校本课程,想从以下四幅字中选一幅作为其封面题字。你喜欢哪一幅?请写出书体名称并说明理由。

 

我喜欢第_(1)_幅。书体名称: (2) 说明理由: (3)

6.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中含有文字意义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参照文中第②段所举示例,在下列四字中任选一个,判断该字造字方法,分析其字形构成,指出其意义。

安()      鱼( )      本()     齿(

字: _(1)_,造字方法: (2)字形构成:  (3)  表示的意义:  (4)

7.结合语境,填写适当的诗句。

酒,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喜欢。他们无论高兴还是悲苦,无论相逢还是离别,都少不了酒。而且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趁着酒意,赋诗作文,遣兴抒怀,从而留下了许许多多与“酒”相关的诗文佳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借“酒”表达他人的深厚友情;“   (1)      (1)  ”,借“酒”表达他人的热情好客。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借“酒”表达诗人的闲情逸致;“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借“酒”表达诗人的老当益壮;“  (2)   (2)   ”, 借“酒”表达诗人的思亲怀乡;“  (3)    (3)  ”,借“酒”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慨叹!

 

查看答案

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叮嘱……

请以“留一只耳朵听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