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好事者载以入。         ②稍近益,荡倚冲冒。

  ③驴不胜怒,之。          ④技此耳。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①

  再写出含有“虎”字的两个成语②

4.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①船:用船 ②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③蹄:用蹄子踢 ④止:只、仅仅 2.①译文: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②译文:老虎渐渐的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观察它,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3.①、 庞然大物 、 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② 狐假虎威、藏龙卧虎、调虎离山、龙腾虎跃、生龙活虎、为虎作伥 等(字写错不得分) 4.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选自《黔之驴》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代 1.试题分析:注意多义实词的翻译,可根据词性、语境来解释实词。 2.试题分析:翻译出 “之”“译为”“近”“相知”等重点词语。①译文: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之:代指老虎。也:判断句标志,译成“是”字句。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译成把…..当作…….。②译文:(老虎)渐渐的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观察它,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省略的主语老虎要翻译出来。近:靠近。慭慭:小心谨慎。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相知=知相,宾语前置句,“相”可译为它,代指驴。 点睛:古文题,喜欢扣字眼,平时多注意积累字词意思,翻译是结合语境一字一句对译,词义选择题就要把意思放在句子语意中理解,判断正误题就是具体细节了,谈到什么就到那一段里找,注意人物,时间,行为,语言等的对应。文言翻译,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3.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掌握能力。①要求严格,必须是出自本文的成语,理解本文,不难。②要求宽泛,只要含有“虎”字的成语,两个即可。 4.试题分析:结合本文来答,意思相近即可。注意观点明确,语意流畅。 译文: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哎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饮酒》与《爱莲说》 

【甲】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周敦颐)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    B濯清涟而不 美丽而不庄重       

C亭亭净  竖立  D香远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无/车马喧

B. 飞鸟/相与还

C. 晋陶渊明/独爱菊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 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 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 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1.依据第④段内容,填写下表。(4分) 

时间

花的状态

日出前

 

日出后

即刻开放,开大开圆

日落时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出三朵小花。

3.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太阳花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4.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 (写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春节

  A、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节日: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节日: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查看答案

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

  ④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⑥香远益清,                   ,                   。

  ⑦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                   ,                   。(郑振铎《海燕》)

 ⑧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总结全文,点名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⑨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人们常用名句“                ,               。”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⑩ “树”是文人雅士笔下的爱物,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树”字的两个连贯的句子:                     ,                     。

 

查看答案

与下面句子画线部分表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明天学校组织春游,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A.这不能不说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B.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C.这怎能不说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D.这怎能说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