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时世宗享国①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节选自《明史·海瑞②传》)

【注释】①享国:指帝王在位时间。②海瑞:明朝清官,百姓称其海青天,谥号中介。

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

(1)物喜(                        

(2)吾谁与             

(3)有痴名                        

(4)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3.翻译下列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                                

(2)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译文:                                

4.【甲】文主要运用         (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乙】文写皇帝和宦官的语言、举动,是从           (角度)表现海瑞的品性。

5.范仲淹和海瑞这两位仁人具有怎样共同的品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以,因为;归,归依;素,平时,一向;尝,曾经 2.自 知 触 忤 当 死/ 市 一 棺 /诀 妻 子 3. (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2)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海瑞的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反复读了多次,被奏疏感动而叹息,只得把奏疏留在宫中几个月。 4.议论,侧面。 5.以天下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1分)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心系天下百姓;海瑞在廷臣“无敢言时政”之时“独上疏”,即使“自知触忤当死” 也毫不退缩,并且“市一棺”、“诀妻子”,只为天下苍生。(结合文章分析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素”在文言文里常见的意思就是“平时,一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知冒犯悖逆之罪当死,就买了一口棺材,与妻儿诀别。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心”、“为”、“何”、“少顷”、“再三”、“为”。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辨析能力。甲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均属于议论,表现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乙文中皇帝和宦官的语言、举动属于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所要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此题应从二人对待个人和百姓的态度角度分析其品格,注意结合原文。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牧牛图①

田锡(金末诗人)

干戈扰遍中州②,挽粟车③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中州:狭义指古豫州,相当于今河南一带,广义指黄河流域或当时的金朝所辖区。③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近年来,雾霾天气严重。为此班级开展了“远离雾霾,优化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材料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材料】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雾霾有哪些危害。

 

(3)3.目前雾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东台市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作为校报记者,你去采访东台市陈卫红书记,准备向她提一个怎样的问题?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填空。

1.大家都认为财政大臣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跳得比全王国的任何大臣至少要高一英寸

这段文字中财政大臣叫                 ,这是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特小人国的游戏,那里的人们用这种游戏来              

2.他专心一意地在蜡纸上熟练地刻写着:“美蒋妄图在西南大量征兵的阴谋,现已肯定必将以失败告终,……” 写完以后,他揉了揉略感麻木的指头,一字一句地校对了一遍,又把报纸这一期的标题抽读了一遍:“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大中学生开展争温饱、争生存运动……”

这段文字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其中“他”指                  ,他正在编辑的刊物是               

3.我们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

这段文字中教授讨论出的改进本国语言的计划是?请作具体阐述。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          ;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          。我们离不开大自然。            

①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王维找到了精神归宿。 

②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③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④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⑤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⑥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刘同志满怀激情,焚膏继晷,历时五年,终于写出了这部洋洋百万字的小说。

B.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只是照搬列举说明,还自以为找到了古代文化遗产的精髓,这就是我们说的食古不化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马年春晚上,韩国明星李敏镐与中国歌手庾澄庆合唱了一曲《情非得已》,真可谓琴瑟和鸣,让年轻观众大呼过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